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一生献给妇女儿童健康事业
www.fjsen.com 2019-09-23 09:14:11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

科研探索之外,林巧稚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仁爱之心,留下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些人穷得付不起医药费,林巧稚常先安排病人住下治好病,再请求院方减免,或者自己掏钱垫付,有时还送钱给流产的贫穷妇女买营养品;她要求下级大夫对病人要热情,说话不能刺激病人,要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从医生护士的言行中看到生的希望;林巧稚家里的电话一直放在床头,医院有危重病人,她就整夜守着电话等消息,“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

“医院只是治病的第二、三道防线,真正的第一道防线是在预防上,在对广大正常生活的妇女进行普查普治上。”林巧稚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妇女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疾病的调查,很多人不理解。林巧稚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组织了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思想、物质上的困难,入户逐人检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同一时期,林巧稚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妇女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价值。她曾主编《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农村妇幼常识问答》等科普读物,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从中受益。

接生5万多个孩子的“东方圣母”

1965年,年过花甲的林巧稚,仍然活跃在农村巡回医疗的第一线。在湖南湘阴农村,白发苍苍的她在关公潭、新泉等村镇的田埂上来回奔走。

年逾古稀,林巧稚开始忘事,经常忘记说过的话和安排过的事情,东西也会忘记放在哪里了,但只要涉及病人,却又记得比谁都清楚。一次,一位病人家属推开了妇产科办公室的门说:“我想找个人,前天住进来的,不知在哪个病房。”有人回答:“这里不是病房,你去护士站打听。”那人刚要走,林巧稚叫住他:“请你等一等。”她打听了一下病人的年龄和病症,立刻告诉他要找的人在某某病房的某某床。

林巧稚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半个多世纪里,林巧稚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她的爱一直延续着,甚至在遗嘱中,明确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

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怀林”“敬林”,以表达对林巧稚的敬爱和纪念。在众多人看来,她就是不折不扣的“东方圣母”。

年近八旬时,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下,林巧稚病倒了。在病床上,她开始记录自己一生的医学实践心得,耗时4年,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这是她一生为我国妇婴健康付出的最后努力。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去世。弥留之际,她仿佛又回到了紧张的手术台前,喊道:“快拿来!产钳、产钳……”护士拿来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几分钟后,她的脸上露出了平静安详的微笑。

“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便是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