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 专题 > 家和福建美家和两岸兴 > 正文
牵着盲母过一生
——武平县“十佳孝女”刘玉英主要事迹
www.fjsen.com 2014-04-19 17:29:36   来源:福建妇联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也患上了结肠炎、高血压等疾病,常年吃药,每月要花去100多元医药费,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古怪,但刘玉英和丈夫时时处处担待着老人,承受老人无端的责怪,赔着笑脸把老人伺候得十分周到: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夹到老人的碗里,老人肠胃不好,他们不时给老人“开小灶”,逢年过节都有要捎上好衣服,让老人穿得整洁。一旦老人觉得头晕,夫妻俩及时把老人送往医院就医。有时老人心中烦躁,刘玉英就与丈夫轮番牵着老人出去散步、晒太阳,排解老人心中的郁闷。

只要有时间,刘玉英都要在天气晴好时搀扶着母亲绕村子转一转,不好走的地方就背着母亲走,边走边告诉母亲走到了村子的什么地方,村中有什么发展变化。她说:“只要我的眼睛好,我就要把看到的一切全都讲给母亲听,就像母亲亲眼看到一样,我要做母亲会说话的拐杖。”

村里有人问刘玉英:“你小时候母亲就双目失明了,处处都要你照顾,听说她还经常冲着你和孩子们发脾气,这么多年你就没有心烦的时候?”刘玉英笑着说:“说实话,家里有病人,哪能不心烦。可是我能扔下母亲不管吗?我做了她的女儿,就应当好好地侍候她。人人都会有生病和老的时候,做女儿的侍候母亲天经地义。”

1995年,刘玉英夫妻俩在西厢新村新建了一幢房屋,尚未举行搬迁仪式,就先安置老人住进新居。老人住入新居后心情舒畅,身体也比以前变得硬朗,并能摸着帮助女儿做些洗衣服、喂鸡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为了尽量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让儿女完成学业,除丈夫外出帮人做保安外,刘玉英夜以继日在县城帮助别人裁缝衣服,从早上8时到傍晚6时为一班,吃过晚饭,晚上7时到10时,她又要赶一趟晚班。每天陀螺班旋转,按件计酬,合起来收入20多元。生活虽然艰苦一点,既要供儿女上学,又要还建造房屋的欠款,但刘玉英说:“能陪着母亲,看着母亲无忧无虑地过日子,我无怨无悔。孩子们也都很争气,考上华南理工大学的儿子去年已毕业,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工作;女儿在福建农林大学读大四,学习成绩不错,希望今年毕业后也能找到一个好工作……”

在刘玉英教育和影响下,刘玉英的女儿和儿子都非常懂事,以前只要孩子们在家,他们都会轮流着给奶奶讲故事、说笑话,逗奶奶开心。现在孩子们有的上大学了,有的在外工作,每次放假回家,他们都买好奶奶爱吃的食品,回来看奶奶。

陈清玉老太太常对人说:“我失明后是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对我悉心照料。不用问我儿孙们是怎样孝敬我的,你们看,我这个双目失明了几十年的老太婆,衣服和身上不脏不臭,每天吃得顺口,生活得舒心,这就是他们孝敬我的最好证明。”

如今,刘玉英这个勤劳善良、性格坚韧、信守承诺、孝感撼天的农村女人形象也在武平县城越来越丰满。“一句话,一辈子!”已成了她孝顺之道的最好写照。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