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荔城区“十佳慈母”黄淑贞的先进事迹
一、“福建妈妈” 青春不老 文献社区地处市区中心,十分繁华,娱乐场所随处可见,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青少年918人,其中未成年人491人。每当寒暑假、节假日来临,家长们都忧虑忡忡,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愉快地度过由寒暑假和几十个双休日构成的160天呢?又如何让孩子应对这错综复杂的环境,抵挡社会各种不良的诱惑,增强免疫力呢?这不仅仅是社区家长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而且是从事社区关工委工作的黄老心上一直悬着的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她没少费心思,黄淑贞老师想到,社区是关工委活动的根基和乐土,社区关工委应该是青少年“温馨的家”。她责无傍贷地担当起破解这个难题的重任。二十年来,她从不间断地开办了全省都少见的至今已有41期的社区返乡学生夏(冬)令营。为社区的孩子捧出道道精神盛宴,提供各种各样社会实践良机,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如今每当寒暑假的第二天,社区的孩子都会主动地到社区报到,参加夏令营活动,黄老把这些孩子按小区分成5个小组,分别聘请“六大员”对返乡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内容包括听取专题报告,普及《两法》、心理健康教育、防火、防盗、安全和科普知识等。文献社区的专题报告稿就有近200篇,现在,这些原稿都完整地保存着。这近200篇的报告稿,既有黄老的心血,也有其他报告员的辛勤劳动的结晶。它是社区关工委工作的真实写照,是搞好社区关工委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它不仅记录了社区关工委的工作进程,而且记录了黄妈妈用心呵护下一代二十多年的业绩。这些主题报告,向青少年突出宣传核心价值体系,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报告还紧紧结合重大时事政治事件,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极强感染力,返乡学生听了报告,又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打牢了他们为莆田港城崛起、海西先行先试、中华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思想基础,大大地增强了免疫力。夏(冬)令营的活动。大大有利于创新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关工委工作的新路子,形成合力,深受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每年夏令营,正值“八一”建军节,她都要冒着酷暑带他们到共建单位荔城区消防中队,一方面进行拥军活动,另一方面让孩子们学习火场扑救和逃生技能,感受军营生活,体验着装消防战斗服和参观消防新式装备、车辆的愉悦。同时还开展各种文体比赛活动,老少同乐;组织他们助残帮困,为残疾人和贫困户送温暖。去年第45期夏令营气氛特别热烈,这期夏令营主题是“心手相牵,老少共筑中国梦”,94岁的黄老为返乡学生邀请了以前参加夏令营的学姐学长,来到夏令营讲述过去参加夏令营的体会,展示他们的才艺,还亲自为品学兼优的返乡学生颁发了以她命名的奖学金。家长们高兴地说,社区有了不放假的“假期学校”,我们就放心了。她不辞辛劳,利用社区关工委这一平台,以夏(冬)令营为阵地,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用慈母般最深沉的爱点燃着爱心火炬,锲而不舍、潜移默化,影响着社区的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的形成和发展。黄老组织了全省第一支社区“六大员”队伍。她根据社区内86位“五老”的特长、专业、兴趣、爱好、个性、身体状况把他们组成“六大员”队伍,即报告员、辅导员、家教员、科教员、帮教员、文化卫生监督员。使这些老同志身上有职务,工作有任务,奉献有门路,越干越有劲。更重要的是通过“五老”的努力和“手拉手”、“一对一”活动使孩子们在复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睁大他们的小眼睛,走进这个大社会,观察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增强免疫力,增长才干,从小成为小能手,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真正学会做人。20年来,她坚持对社区内的青少年进行摸底造册,每年一册,建立起社区青少年档案。做到档案里有“十要素”,即,姓名、性别、年龄、就读学校、班级、是否少先队员或团员、家长姓名、联系电话或手机、家庭住址、挂钩“六大员”等。在档案建立之后,她又按青少年居住地把这孩子分成11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五老”担任孩子的辅导员,并选派两位有责任心、办事认真的老同志分别担任正副组长。黄淑贞深深懂得,关心下一代这阳光事业需要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血液,她特别注意物色那些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人,把他们及时吸收进来参加社区关工委的工作,科学整合“五老”资源,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去年底,当她听说莆田五中一位政治老师刚退休,户籍是本社区的,她立即登门拜访亲自去邀请他参加关工委工作,黄老的热情和盛意深深地感动了这位老教师,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现在是关工委副秘书长。由于她的努力现在社区关工委这一组织始终保持着“老中青”三结合的良好结构,充满生机活力。黄淑贞老师非常重视学习,关心时事政治,乐意接受新的知识和新事物。她坚持读书看报。亲自剪辑材料,每天从不间断。在她的领导下,文献社区关工委坚持20多年的每月十日学习日制度,雷打不动,不管刮风下雨,不论双休节假日,委员们都会如期参加,就是两委的领导,只要他们有空也会前来参加学习,这已形成一个制度,从未改变过,如今,学习记录本也已有整整24本了。黄老还亲自动手撰写专题报告和有关汇报材料。为宣传《未保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她还不顾年老眼花专门学习了《犯罪心理学》,亲自撰写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初探》的论文,她还为社区关工委宣传队编写“三句半”莆仙话顺口溜,其中最后一段是“未成年人要爱护,健康成长走正路,法制观念会大增强,齐拥护!”韵味十足,深受大家好评。作为关工委主任,她总是积极主动地向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请示汇报工作,争取“两委”的支持,“两委”也始终把使社区关工委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每年都为关工委安排一定的社财支持她工作。她用自己创造的业绩 赢得两委的信任和支持,促进了社区关工委工作的科学发展。 社区关工委工作经费比较紧张,黄淑贞老师就“跑跑腿”找“关系”筹集,她桃李满天下,过去的学生对她钦佩有加,他们都愿意为社区关工委慷慨解囊,捐款支持她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尽管如此,在更多的时候,她还要自己掏腰包付电话费、材料打印、复印费和订阅报纸杂志费等,但她从不在乎。 二○一○年的二月二十七日,是她九十寿庆。市关工委主任陈延辉和其他领导亲临祝贺,给她送了祝寿花篮。当天晚上的寿庆宴会上,黄老把自己全年退休工资23208元全部捐给社区关工委作为奖励基金,她的义举又一次展现了“福建妈妈”金子般的慈母之心、无私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2万多元钱虽不算多,但对于一位收入不多的普通小学退休教师来说却是不小的数字,她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迎来自己的九十寿庆。她说:“这钱花在孩子身上值得!”。 也是这一年,随着社区两委的换届,社区关工委也作了调整,因年事已高,黄老退居二线担任社区关工委顾问,但她爱心依旧,仍然惦记和指导着社区关工委的各项工作。去年八月十九日,是社区夏令营闭营暨黄淑贞关心下一代奖学金颁奖仪式,前几天已觉得身体不适的她,早上人就更不舒服,儿子老郭想陪她到市医院看医生,她为了不耽误夏令营的工作议程,坚持让老郭先去社区主持闭营式,她自己带病还坚持为获奖的返乡学生颁奖仪式,让全场的人十分感动。 黄淑贞老师的执着和全身心的投入赢得可喜的社会回报。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报刊共有近百次登出她的事迹;省、市电视台31次将她的事迹作为专题报道;她自己获得过69次的表彰,其中仅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关的表彰就多达二十多次,她总结的“六大员”、“手拉手”、“组织服务队”、“建立社区少先队”等经验也在全省、全市推广。她还以84高龄获得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85岁获得全国《星星火炬》奖章、全国少先队优秀校外辅导员光荣称号;《中国火炬》杂志还以她的工作照作为封面,这是福建第一人;86岁那一年她又获得省妇联颁发的“福建妈妈”的光荣称号,这是名符其实的“慈母”;90岁时,她又被提名为全国“身边好人好事十佳”候选人之一,参加评选;92岁那年她获得全国计生优秀志愿者;93岁荣获中国家庭教育百佳公益人物称号、文献社区关工委获全省基层关工委先进单位。去年,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1+1节目还做了关于她先进事迹的专题报道。正是她和“六大员”们的执着追求和共同努力,文献社区二十多年来没有一例未成年人犯罪,在全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表彰大会上,文献社区被评为福建省首批“零犯罪”社区之一,是莆田市第一个“零犯罪社区”,这也是“福建妈妈”慈母般地呵护社区未成年人的可喜成果。省人大领导高度评价文献社区的工作,并亲自为他们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