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特定群体保护 检察机关提升公益诉讼力度和温度 2024年1至11月,围绕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共办案3318件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春霞 发自北京 2月24日,最高检举行“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1至11月,检察机关围绕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新业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共办案3318件。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表示,近年来,最高检指导各地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加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权益保护,积极传递公益诉讼司法温度。 张雪樵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持续推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1至11月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万余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3万余件,民事公益诉讼1万余件。将审前实现公益保护目的作为优先目标,提出检察建议8.97万件,回复整改率达98.38%;提起诉讼8786件,99.64%得到裁判支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 特定群体权益保护是检察公益诉讼重要办案领域。“指导各地深化无障碍环境监督,聚焦平等就业等妇女权益保障重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张雪樵说,北京市检察机关就外地农村进京妇女在居住地未享受免费“两癌”筛查权益问题,通过办案推动全市将免费筛查适用人群由户籍人口扩大至常住人口。 徐向春介绍,针对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障、妇女就业歧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重点问题,最高检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加大监督力度,全面守护“半边天”合法权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检察院针对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女职工生育津贴违法行为,督促医保、人社部门协同履职,责令6家用人单位补发生育津贴,推动区政府出台实施《杭州市临安区生育津贴相关事项长效监管工作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检察院针对女职工在“三期”内被辞退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被辞退女职工全部重返工作岗位并获偿相关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