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 共绘发展新蓝图 厦门市妇儿工委全体会议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举行 厦门市高质量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第十六轮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开展。 市民在儿童友好公园进行亲子活动。 孩子们在湖里区禾山社区儿童友好阅读空间读书学习。 妇女公益技能培训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张谢池 刘笑 王舒静 本版图/ 受访单位 资料图 12月20日,厦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妇儿工委全体会议精神及省妇儿工委全体会议的部署要求,回顾厦门市第六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以来妇女儿童事业的新进展与新情况,还对未来阶段的妇女儿童工作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研究与部署。 会议上,四家单位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家庭教育主题展开交流发言。其中,市教育局聚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享促进家校共育的新思路;海沧区就区域特色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展现该区在家庭教育上的积极作为与创新举措;市市政园林局就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进行分享,湖里区介绍本区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在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项目及财政预算中予以重点体现。市区两级人大、政协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解决妇女儿童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健全的工作机制为各项政策的落地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妇女儿童事业的稳步发展。 厦门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化部门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紧密融合,努力为全市妇女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与发展空间。 点击 市教育局 推动家庭教育新发展 今年来,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家庭教育相关工作,构建和谐家校社关系,着力推动“教联体”建设,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 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将家庭教育纳入重要议程,并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依托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加强资源建设与指导水平。同时,设立“家庭教育宣传月”,组建讲师团,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目前,已聘请27名专家,推出“家教有方”系列课程,深受家长欢迎。 此外,所有学校均成立家长学校和家委会,100%建立三级家委会制度。市教育局制定特色学校建设标准,评选出省级特色学校10所、市级81所,并推广典型经验。同时,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市教育局还举办两期骨干教师培训,280名教师参训;举办百场公益讲座等活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十余年来,市教育局坚持开展“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今年,共有1395位校领导、40621名教师参与走访,覆盖445164个家庭,带去“家教有方”系列讲座,助力家庭教育新发展。未来,市教育局将继续优化指导服务体系,打造鲜明活动品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海沧区 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 今年来,海沧区健全相关机制,积极推进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落实。作为省级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区,海沧区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织密家庭教育网络。区委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量化分解工作。今年已开展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活动639场,惠及2.31万余人次。 海沧区强化阵地建设,建立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并探索“5共机制”,推动多方签订共建协议。同时,创新设立“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站”和“儿童观护员”制度。线上启用家庭教育小程序和数字化平台,为家长提供精准指导,成立“家长云校”,家长参与学习率达83.58%。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海沧区建立“全链条”培养机制,成立实体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多场培训活动。为精准赋能家庭教育,海沧区还创新宣传形式,开展法治活动247场,惠及约2.52万人次,并在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同时,提供公益服务和特色指导。其中,如推出获全国银奖的“暖昕行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项目,全区实现医育结合签约全覆盖,并特别关注产业工人子女教育等。 下一步,海沧区将继续深耕家庭教育,为全市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市市政园林局 助力儿童友好城市环境升级 近年来,市市政园林局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环境。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32%,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27%,已建成203个公园,包括3个儿童专类公园及5处公园内儿童园,其他公园也设有儿童游乐设施。 今年,市市政园林局大力推进公园适儿化改造,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在62个公园新增学龄前儿童适儿化设施,全市共有143个公园完成改造,基本实现“应设尽设”。设施包括沙坑、滑梯、攀爬架等,并配备洗手池、游憩座椅和安全防护设备。 为提升公园儿童友好水平,市市政园林局正编制《厦门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从场地、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导新建及改造工作。同时,指导各公园因地制宜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乐设施,如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感知锻炼设施,以及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协作体能设施。 下一步,市市政园林局将加快指引编制,继续在口袋公园配建适儿化设施,注重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园儿童友好整体水平,为儿童营造更加绿色、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湖里区 高标准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湖里区坚持“儿童优先、普惠共享”原则,强化儿童工作“一盘棋”理念,形成合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通过高标准完善儿童政策体系,湖里区制定未来十年儿童发展目标,并纳入全区发展战略。 在教育方面,湖里区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果显著,形成“湖里经验”。通过集团办学等模式,组建7个教育集团,与名校合作办学,2024年新增公办学位6480个,增量全市领先。同时,加强托育服务供给,总托位数达3416个。 在空间载体搭建上,湖里区注重“儿童缺什么、重点补什么”,完成首批4个市级儿童友好示范社区打造,并对公园广场等进行“适儿化”提质,新建10家基层图书流通点,优化公共运动空间,完成16个公园适儿化改造,为儿童提供优质活动环境。此外,加强母婴设施建设,建成159个母婴室等,为母婴出行提供便利。 在营造儿童友好社会环境方面,湖里区多措并举保护儿童合法权益,区妇联建立困境儿童信息数据库,区检察院与妇联联动成立家庭教育指导联动站。同时,加强家校共育,提升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力推进未保站建设,拓展未成年人活动空间。 下一步,湖里区将继续坚守初心,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孩子们打造充满温馨关怀、活力满满的成长环境。 亮点 厦门妇女儿童事业欣欣向荣 近年来,厦门在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各成员单位的紧密协作与《厦门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全面落实,厦门妇女儿童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会得到了显著提升。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作为全国第二批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厦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11月,首批20个儿童友好示范社区顺利验收并入选2024福建省儿童友好社区名单。全市有141个公园设置学龄前儿童适儿化设施,基本在适宜建设的公园实现“应设尽设”。深化教育改革与资源整合,全市确定151所首批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医院等项目的实施,以及儿童友好城市标识、小程序的发布,让儿童在更加友好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教育 省市县(区)人大常委会三级联动开展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我市发挥全省首个家庭成长研习院作用,每年举办上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依托“市-区-镇街-社区(村)”四级妇联组织,建立1+6+N家庭教育协作模式,市区两级均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成社区(村)家长学校550余所、实现了全覆盖。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每年开展家庭教育综合服务超过5000场,受益人群超10万人次。 权益维护 厦门积极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落实,强化部门协作,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与发展机会。此外,厦门大力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女性从业人员占比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均达到较高水平。通过推动妇联组织建设、实施关爱服务项目、提供技能培训等,为女性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 厦门在共建共享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妇幼健康保障得到加强,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高疫苗接种率,并积极推进“两癌”防治项目,为妇女儿童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教育保障方面,义务教育净入学率保持高位,教育性别差异基本消除,女性学历层次持续提升。同时,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大力发展家庭公共服务,完善生育支持、养老育幼等政策体系,满足了家庭的不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