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妇联新闻 > 生活 > 正文
烟草相关疾病治疗费用中女性占比20.4%
2024-09-04 09:36:50  作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任编辑:卓志沐

◆中国成人吸烟率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下降速度慢。

◆中国居民近90%的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些疾病的增长都和烟草流行相关。

◆从性别构成看,我国烟草相关疾病治疗费用中男性治疗费用占比为79.6%,女性占比为20.4%。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杨娜

8月28日,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发布《2023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该报告是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从2009年开始连续撰写的第十五个报告,分别从烟草流行状况及带来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因吸烟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控烟履约进程及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之控烟行动的目标四大方面,系统性地分析和总结了我国2023年以来的控烟情况。

在报告交流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如果不能快速有效遏制烟草流行等危险因素,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难以改变。亟须加快全国无烟立法和有效执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健康根基。

10年间全球卷烟销量下降5.48%,中国卷烟销量增加38.8%

报告显示,与2003年(54761亿支)相比,2023年全球卷烟销量(51761亿支)下降了5.48%。中国2003年卷烟销量是17595亿支,2023年增加到24427亿支,增加了38.8%。此外,中国卷烟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从2003年的31.73%上升到2023年的47.1%。

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主任、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姜垣对此次报告进行解析时指出:“不论是从销量还是占比来看,在全球卷烟销量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下,中国都是不降反升。”

此外,报告还显示,全球成人吸烟率从2007年的22.8%下降到2021年的17.0%。同期,在高收入国家下降了24%,在中低收入国家下降了28%。中国成人吸烟率从2010年的28.1%下降到2022年的24.1%,远低于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下降的平均水平。姜垣表示,可以看到,中国成人吸烟率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下降速度慢,按照这个下降速度,到2030年成人吸烟率下降到20%难度较大。

数据显示,烟草使用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健康损害

吸烟到底有多么危害健康呢?据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近90%的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些疾病的增长都和烟草流行相关。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主要的可预防的致病危险因素。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使血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吸烟还会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产生协同作用。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关预期目标是“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报告指出,由于老龄化及行为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目前还处在上升阶段。2005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309万,2020年增长到458万,增加了48.22%。

癌症是中国居民的第二位死因。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基于全国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NCC)上发表了题为《2022年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的论文。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癌症新增人数及死亡人数就已经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2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106.06万,死亡人数73.33万,分别占全球肺癌发病和死亡的42.42%和40.73%。肺癌的诱发原因涉及因素多种多样,烟草流行、大气污染、遗传基因等都是其易感因素,但烟草流行是肺癌最大的致病因素。中国控烟吸烟协会副会长、北京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支修益介绍,肺癌分两种类型,按位置分是中心型、周围型肺癌,吸烟与周围型肺癌密切相关。按病理类型分,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跟吸烟的相关性高于95%,

除了健康方面的损害,报告指出,烟草虽然给政府带来税收,但烟草使用导致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却不容小觑。2018年我国烟草相关疾病的经济负担总量为15214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7%,而同年烟草税收11556亿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为4492亿元,占总量的29.5%;间接经济负担为10722亿元,占总量的70.5%。

从性别构成看,我国烟草相关疾病治疗费用中男性治疗费用占比为79.6%,女性占比为20.4%。

控烟筑牢健康根基,亟须加快全国无烟立法和有效执法

姜垣研究员特别强调:“实施全面保护的禁烟法律的地区减少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和慢阻肺的住院人数,降低了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率。”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自2015年6月开始实施,9年后北京市吸烟人口减少了62.8万,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有研究分析,立法前后北京心脏病、卒中和慢阻肺住院数据(来源于北京市职工医保数据),法规实施后,观察到脑卒中住院数下降了5.4%,慢阻肺住院数下降14.7%,且长期趋势每年放缓3.0%。

2014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生效,中国医学科学院对2012—2016年深圳市约1200万人口的发病率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无烟立法后,急性心肌梗死减少9%。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每年分别下降7%和6%。

当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控烟法律法规。控烟法条散见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慈善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中。

支修益表示,肺癌的预防,控烟是最好、最经济的措施,最好的手段就是控烟立法,不是说一抽烟就得肺癌,而是由于吸烟,烟民就成了跟疾病相关的高危人群。做控烟工作,在二三十年以后相关疾病发病率下降才开始。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青斌,从法律和学者的角度介绍了我国无烟立法的进展和展望:“最近几年规范性文件规定控烟的数量比较多,有12个城市都是通过行政规范性文件,比如发一个红头文件来规范控烟的工作,规范性文件有一个致命的地方就是不能规定处罚,如果规定处罚是违法的,从控烟的角度来讲,最正式的、最合理的做法其实就是制定法规,而不是规章,更不用说规范性文件。下一步做控烟工作应该有一个确定的清晰目标,应当推动全国层面的控烟立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