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妇联新闻 > 生活 > 正文
5岁娃得疱疹性咽峡炎 两天后妈妈也发病了
2024-06-18 10:03:07  作者: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卓志沐

厦门网讯(文/厦门晚报记者 汪燕妮 龚小莞 通讯员 陈苹 潘志明 高莹 漫画/小牛)近期,许多孩子莫名其妙发起了高烧,喉咙痛得啥都吃不了,这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随着夏季到来,厦门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有所上升,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忧。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更为多见。当然,成人在照顾患儿的时候,也可能被传染。家中有孩子患病后怎么办?记者采访我市医生,请他们支招家长如何预防并应对咽峡炎。

【案例】

两岁娃突然发热食欲差 被确诊疱疹性咽峡炎

平日里活泼好动的2岁娃童童(化名)最近突然发热、食欲差,变得无精打采。家长以为是感冒,就给他吃了些退烧药。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童童的烧不仅没有退,反而越来越高,甚至开始出现了喉咙痛、流口水的症状。家长带孩子到厦门市儿童医院看诊的时候,才知道孩子口腔里长了很多疱疹。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彩红检查后,考虑患儿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王彩红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多见,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环境中生存,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厦门当前的气候条件下,咽颊炎和手足口病会增多。

中年女子发烧喉咙痛 原来是被儿子传染了

35岁的周女士因喉咙痛、发高烧、呕吐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据了解,周女士5岁的儿子前两天刚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周女士照顾儿子时没有做好防护措施,而她这段时间连续加班熬夜又缺乏运动,导致抵抗力下降,因此被传染了。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康宁介绍,疱疹性咽峡炎一年四季都会发病,春季和夏季比较常见。孩子抵抗力差,发病率比成年人高,但家长也有可能会被孩子传染,例如照顾孩子时如果接触到呕吐物等,没有及时洗手,就可能将病毒带入口中。

【分析】

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 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痊愈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眼分泌物或排泻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潜伏期2-14天,平均3-5天。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1-6岁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主要症状为发烧、拒食、口腔疼痛,手、足和臀部也可出现皮疹。更严重的话会出现嗜睡、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但也有一部分患儿没有发烧症状,而是因为咽部痛、食欲差、流口水或幼儿园晨检发现疱疹的。

王彩红表示,虽然疱疹性咽峡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家长不必过分惊慌。在患病期间,做好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是关键。同时,保持口腔卫生,吃完东西后及时漱口,饮食宜清淡,并保证充足休息。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或重症情况,要考虑使用抗生素,但大多数情况下,对症治疗即可。

康宁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如果没有高烧到引起其他并发症的程度,及时控制呕吐、腹泻等,补充液体,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痊愈,且预后情况不错。

【提醒】

接触病毒后用流水清洗 护理过小朋友后要洗手

王彩红提醒,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高烧不退、头痛、呼吸增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此外,预防工作同样重要,家长应督促孩子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被子,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在传染病高发期,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若大人接触到可能携带病毒的环境或物品,务必使用流水彻底清洗,因为消毒剂对肠道病毒的效果有限。

康宁指出,如果家里有小朋友患上疱疹性咽峡炎,他们用过、摸过的都要清洁干净,使用过的奶嘴、勺子等除了清水冲洗,还要用沸水煮一煮。护理过小朋友后要洗干净手,不能敷衍了事。

发烧勿穿太多衣服 多喝水少吃多餐

王彩红表示,如果小孩没有高热惊厥的病史,发烧38.5℃以下,精神状态不错,饮食也正常,不一定要给孩子吃退烧药,物理降温就可以。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发烧的情况下,切勿给孩子穿太多的衣服,要让皮肤散热。

在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高烧的患儿要多喝水,少吃多餐。多吃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等,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量不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康宁说,当下可以吃一些应季的食物,如绿豆、苦瓜、冬瓜熬水全家喝,能起到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提高免疫力。

【链接】

疱疹性咽峡炎 与其他感染病症

与手足口病比较:只在口腔咽峡部长疱疹

王彩红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两者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咽峡部、口腔黏膜部位的疱疹、溃疡等,病变比较局限,不会出现其他部位皮疹;但手足口病除咽峡部疱疹外,还经常出现手、足、臀部甚至四肢皮肤等部位的皮疹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只会在患儿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和溃疡,较少出现并发症,但也有重症可能。手足口病患儿除了口腔内会出现疱疹外,在手、足、臀等部位也会出现皮疹或疱疹,部分重症手足口病可能会出现脑膜炎等神经系统受累或心肺功能衰竭的表现。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持续高热或精神差时及时就医,切勿拖延耽误病情。

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比较:呼吸道症状较轻

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比,疱疹性咽峡炎的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表现为发热,伴有咳嗽、气喘、气促等表现,可引起肺炎。今年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宝宝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年龄宝宝感染增多趋势,可能与3年疫情聚集较少,导致相应免疫力下降相关。

与流行性感冒比较:全身症状较轻微

流行性感冒具有明显的季节流行特征,通常在冬春季高发,除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可表现为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不适等,全身症状比较明显;而疱疹性咽峡炎春夏季多发,除发热、口咽部疱疹外,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微,多见于小年龄组患儿。

与急性咽炎比较:病毒具有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与急性咽炎、口腔溃疡有相似之处,但后两者不具传染性。主要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扁桃体软腭、舌头等多处会出现疱疹,一天左右破裂,变成溃疡,还会出现发烧、头痛、身上酸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咽炎急性发作也会低烧,但很少有疱疹和溃疡,一般是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口腔溃疡一般只是在口咽部局部黏膜有溃疡灶,单处或多处发生,破裂后开始疼痛,大多数口腔溃疡不会有发烧、腹泻、呕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