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玉明。受访者供图 “清代学者陈寿祺赞美福州‘非福人不能来福地’。在福州30年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有福之州’的温暖与福气。”近期,在参加由省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中华福·福天下”征文活动时,福建省作协会员赵玉明一气呵成写下4000余字的《寻福记》,细数她在榕生活感受到的“福气”。近日,记者采访了她。 1岁时,赵玉明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她的行动受限,心灵却不甘束缚。20世纪80年代末,20岁出头的赵玉明在湖北《随县报》(今《随州日报》)发表处女作诗歌《幸福是什么》,开始走上文学之路。 来福州早期,赵玉明在印刷厂当油印工,一有时间便创作诗歌、散文。 2001年,赵玉明进入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成为一名内刊编辑,编发面向残联系统读者的月刊。出色的表现让她连续3年获得省残联先进工作者称号。 “读书与写作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足以抵御外界的风霜雨雪,让我有力量搏击生活带来的苦难。”赵玉明的坚持让她成为鲁迅文学院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学员、福州市台江区作协理事、福建省作协会员。 赵玉明是《福州晚报》副刊《兰花圃》的铁杆作者,1995年至今她在晚报上发表了近70篇散文。 1995年4月,《兰花圃》开展“我的年轻时代”征文活动。当时赵玉明从湖北来到福州打工,看到征文启事后她有感而发,写下在晚报发表的第一篇作品——《青春的歌》,讲述打工时苦中作乐的故事。“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真是欣喜若狂。我把那张报纸读了又读、看了又看,晚上睡觉都放在枕边,醒来还会再看几眼。”赵玉明说。 2021年12月,在庆祝福州晚报融媒体40周年活动中,赵玉明在晚报发表文章《晚报40年,我有话对你说》,文中写道:“我最想说的两个字是‘感谢’。感谢晚报在我最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了我发表文章的平台,并一直鼓励我、扶持我。” 赵玉明先后在《中国作家》《福建文学》《福建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作品获各项征文奖30余次。如今,退休后的她步履不停,报名参加了福州市老年大学的文学赏析与写作课程,继续精进写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