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评论员韩亚聪 让彩礼婚俗回归“礼”性,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日前,一项对1001名受访者进行的有关彩礼认识的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彩礼要根据双方经济条件而定,有个好彩头即可,不需要太高。 近年来,关于彩礼和婚俗的讨论不少,许多“高额彩礼”“天价彩礼”个案登上热搜,饱受诟病,这说明人们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加理性的关切,整个社会对“高额彩礼”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每一个人都在期盼着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结婚收取“高额彩礼”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成为适婚群体幸福路上的“绊脚石”,也成为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可以说,每一次“礼”的退化,“财”的凸显,都是在消弭信任,增加负担,破坏和谐。 也正因如此,治理“高额彩礼”,近年来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立体化治理格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点名“高额彩礼”,多部门发布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确定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发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系列顶层设计,凸显了党和国家对“高额彩礼”问题的治理决心。各地也对治理“高额彩礼”“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地方发布政策规范和彩礼标准,有的地方引导青年婚事简办,有的地方发展公益红娘、创新婚介形式,婚恋新风已成为各地干部群众的“主流意识”,治理效果也逐渐显现。 但因“高额彩礼”的形成土壤之深,观念之顽固,治理过程也将是一个长期工程,一个综合工程。 做好治理文章,一方面,要摸清底数实情,通过调查适婚青年、彩礼水平和婚介机构底数,了解治理难点堵点,针对不同对象明晰工作方向,聚力精准施策。另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既关注对适婚青年的引导,也要把眼光放长远,重视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尤其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提升经济、教育和社会保障水平,打破对“高额彩礼”的物质依赖和心理依赖。 治理“高额彩礼”既需要系统和精准思维,也需要管和治、疏和堵的工作方法,唯有在经济发展、全过程育人、监管整治提效、资源供给等方面综合施策,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才能让彩礼回归“礼”性,让有情人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少一些牵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