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日报讯(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方海银)春暖花开时节,不少小伙伴选择外出踏青赏花。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千万要提防身边潜伏的危险。“每年四月起是蜱虫叮咬高发季,一旦成为它的猎物,严重时甚至能致命!”昨日,福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羊晶晶提醒,蜱虫叮咬可引起的疾病很多,包括蜱瘫痪症、蜱咬热、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莱姆病、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严重的可以引起死亡。 据介绍,蜱虫为体外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主要蛰伏在山间丘陵的草丛中、土坡上,或寄生于动物的皮毛中。一般叮咬家畜、宠物,也会咬人,咬了人就不会松口。不吸血时,小的蜱虫如绿豆般大小,也有像米粒般的大小。吸足血时,其形态如黄豆般大小。 蜱虫叮刺吸血时会分泌一些唾液,注入宿主的体内。蜱虫的唾液中含有许多酶的成分,可以起到消解组织、麻醉神经等作用。蜱虫唾液中的水解酶成分可以导致组织溶解,使其口器很容易刺入皮肤,极易将体内携带的各种病菌传播到人体内。 那么,外出郊游应注意什么? 羊晶晶给出建议:首先,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建议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爬上;户外活动结束后,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虫叮入或爬上;必须长时间待在野外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如果发现已经被蜱虫叮咬了,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也不要去生拉硬拽,网上传的酒精擦和烟头烫也都不靠谱,蜱虫的口器深埋在皮肤里,只要它不主动松口,只能切开才能把口器完整取出。”羊晶晶特别提醒,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应该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如果不慎把蜱虫挤破了有流出物,要及时消毒。 “蜱虫叮咬后症状很多,但是被蜱虫叮咬的当时是不会有疼痛感的,在叮咬后24小时~48小时局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中央有被虫咬的小点,严重的周边可以出现明显的红肿,甚至水疱。此时,不要去搔抓患处,这可能会残留久治不愈的溃疡,或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羊晶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