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妇联新闻 > 生活 > 正文
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2023-10-18 17:44:33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卓志沐

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把“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突显了家庭教育对于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体道德观念和价值理性养成的第一课堂,也是家国情怀培育的第一课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家庭永远是维系个人与国家情感的文化纽带,始终培育和滋养着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全、道德养成和家国情怀。

◆培养家国情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华民族的家国理念源远流长,家国情怀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固有的优秀文化基因,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对于中国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国情怀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最大的特色和核心表现为“家国同构”,强调“家庭”和“国家”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及在组织结构上的共同性,在对待“家”与“国”的关系问题上,既要遵循血亲宗法关系的统领,更要强调“家”对“国”的忠诚和支撑,以及“国”对“家”的责任和保护。《礼记·大学》所谓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强调的也是关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相联系的价值逻辑,彰显的是“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价值内核突出强调的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提出了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要求,同样深刻蕴含着培育家国情怀的价值目标。因此,家国情怀的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可缺失的价值底色。

在家庭教育中培育家国情怀,目的是引领青少年自觉将自我修身与家庭建设、国家治理和胸怀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涵养为国分忧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强化“家国一体”理念。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学习祖国的辉煌历史、灿烂文化、伟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育从小家到大家的责任担当和爱国爱家的情怀;要引导青少年熟悉家国文化、了解家国社会,把个体命运、家庭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教育孩子学会思考如何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深化“家国同构”的认知和“家国一体”的价值认同,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涵养良好家教家风。家风是行为规范,更是价值传承。涵养家风既要培养修身齐家的“小确幸”,也要培育孩子不懈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大情怀。在家庭建设中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中汲取道德滋养,弘扬传统家庭美德;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德,让家庭成为陶冶情操的“心灵驿站”;要注重言传身教,家长要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营造沉浸式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中浸润成长,在良好的家风中耳濡目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道德情操,厚植家国情怀。

突出家庭生活实践。家国情怀培育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实践,要更加重视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要善于发掘日常生活情境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推动家国情怀培育生活化、具体化;要善于通过生活实践就地取材培养孩子对国家富强、社会发展、家庭幸福的责任感使命感,教会孩子勇于担当、艰苦奋斗;要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作者为福建教育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