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10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如果有了“心灵感冒”该如何应对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理舒缓门诊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儿童心理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敏珍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于2021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统计至2020年,中国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近10%,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儿童、青少年已经成为心理精神疾病的主要人群,近几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刘敏珍告诉记者,在门诊接诊的儿童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主要有: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障碍、各种情绪障碍等。近两年,因厌学、考试焦虑、青春期抑郁、社交困难、网络成瘾等问题来就诊的儿童青少年明显增多。特别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阶段,由于处在青春期,加上社交环境变化、学业压力增大,这一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应引起家长充分关注。此外,以进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来就诊的儿童也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厌食、暴食,或表现为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若孩子有上述情况,又查不出器质性的原因,则需考虑心因性的因素,及时到心理科就诊。 不要过度关注学习成绩 要给足孩子安全感 “儿童的心理健康容易被忽视,很多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把成绩好坏成为评价一个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刘敏珍说,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侯,认为只是“孩子气”,或者是“长大就好了”,从而延误最佳的干预时机。她呼吁,家长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且要付诸于行动。她建议,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家庭关系和谐、父母情绪稳定都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每天多和孩子共度一些时间,一起玩耍、一起做家务等,这些互动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同时也能缓解孩子的压力。另外,家长也要做成长型的父母。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要学习儿童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孩子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关注孩子自身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不从众,不盲目攀比,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让孩子感觉被理解、被接纳,及时、准确的理解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可以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刚刚开始时就及时发现。当发现孩子有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这些小技巧应对“心灵感冒” 刘敏珍提醒,当孩子有一些“心灵感冒”,家长要学会倾听,无论孩子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尊重他的表达,而不是忽视或贬低,理解孩子的感受,及时给孩子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被理解和接纳。还要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情绪,如何适当的表达情绪,例如,如果孩子感到生气,可以邀请他们画画、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拍打枕头等,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将情绪以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来。 另外,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孩子情绪行为背后的需求,即心灵感冒的原因,比如是否学业压力过大,是否有校园霸凌的现象等,与老师保持联系,协助孩子解决现实的困难。如果是父母的自身的养育方式导致的,家长要及时反思,积极调整,避免让孩子承受重复的伤害,最后孩子对父母失望,影响亲子关系,也容易形成症结,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的情况没有改善,或者出现了持续加重的症状,家长需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