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妇联新闻 > 新闻 > 正文
家庭教育,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3-09-20 21:14:16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卓志沐


在高校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师黄珠玲在给家长和孩子们上课。


9月11日,漳州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暨社区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在龙江社区举行。图为社区志愿者、漳浦剪纸传承人林丽萍在教小朋友剪纸。


东山县“谷公家风伴成长”亲子实践活动现场


在漳浦县石榴镇攀龙村,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受到村民欢迎。


漳州市组织专家召开社区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会。


9月12日,高校青年志愿者走进通北中心幼儿园,引导幼儿感受阅读之美。

核心提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双减”之后,教育格局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分工配合、协同育人,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考题。

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今年以来,漳州市率先全省开展社区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在24个社区(村)试点,探索构建“推门可见、服务可感、家家参与”的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模式。日前,记者走进漳州多个社区,探访当地如何打通 “最后一公里”,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长课堂”进社区

缓解育儿焦虑

“孩子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哭着不肯去,怎么办?”

“孩子三年级,放学不肯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青春期,越来越叛逆,亲子关系很紧张,怎么办?”

……

近日,芗城区通北街道高校社区给辖区住户发放了一份关于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查表,收到各类让普通家庭鸡飞狗跳的问题。

“很多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而这些困扰和焦虑,不仅影响家庭关系,也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需要直面的社会问题。”漳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淑红说,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难题,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考题。

面对家长的“急难愁盼”,怎么办?近年来,漳州市积极推动100%的县(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全市社区家长学校覆盖率达95%,村家长学校覆盖率超90%。通过“3+1”家教公益课堂,即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线上课堂和定制课堂,常态化开展家教基础课程、心理健康指导、个案咨询和辅导等569场次。通过打造漳州市社区家长学校空中课堂,服务覆盖全市1963个社区(村)家长学校,线上服务近30万人次,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高校社区服务站,记者看到,宽敞的社区家长学校布置得雅致又温馨,电子屏、图书角、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墙上明显处悬挂着社区家长学校委员会6名成员名单和照片,以及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

“父母尊重孩子,需要真诚沟通;孩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也需要真诚沟通。真诚,是良好沟通的基础。”近日,在高校社区家长学校,一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吸引了不少父母聆听。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黄珠玲结合实际案例,讲述了儿童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并针对现场父母们的提问,一一答疑解惑。

“多亏家门口有了社区家长学校,让我学到不少亲子沟通技巧,现在亲子关系缓和多了。”社区居民陈彬彬说,社区公益小课堂,解决家长大烦恼。如今,社区家长学校是她的育儿充电站。

“‘家长课堂’进社区,打通了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高校社区党总支书记黄雅珊说,社区是每个家庭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开展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天然阵地。“通过一场场活动、一次次交流,拉近了家校社的距离,让孩子在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

在一间名为“开心说吧”的心理咨询室,记者看到,里面陈设着专业的儿童沙盘和心理咨询师“开心姐姐”的简介。“这是区妇联为我们社区特聘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为陷入迷茫的孩子提供公益咨询。”黄雅珊说。

“在‘开心姐姐’的疏导和陪伴下,我逐渐走出内心阴影。”家住高校社区的儿童小丽(化名),8岁时爸爸意外去世,和妈妈相依为命,家里经济也陷入困境,原本性格阳光的小丽开始封闭自我,变得越来越自卑。经过“开心姐姐”的情绪疏导,她告别过去,向阳而生,越来越开朗。小丽的妈妈也经常参加社区家长课堂活动,母女关系越来越融洽。

近年来,芗城区实施“开心行动”,选优配强一村(社区)一心理咨询师,为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身边的专业心理咨询、家教讲座、亲子关系调适等公益服务,搭建覆盖全区170个社区(村)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如今,以“爱在开端,协同育人”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活动在全市遍地开花:9月9日,龙海区开展“家家有个急救员”活动,邀请红十字应急救护专家给家长科普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12日,浦南镇双溪村开展“隔代教育”专题家教讲座;13日,南靖县开展儿童性别安全主题课堂,教会孩子们如何分辨和防范性侵害……全市24个省级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社区(村)积极开展家教沙龙、手工制作、个案辅导、心理咨询、急救课堂、家教知识云端培训等家教指导服务,受到家长欢迎。

家庭教育帮帮团

志愿服务添活力

目前,尽管漳州市100%的县(区)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然而,不少是场地有了,牌子挂了,实质性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却很少开展。究其原因,除了缺经费,还有一个重要的瓶颈——缺人。

开家长课堂讲座,谁来讲?办社区亲子活动,谁组织?谁服务?

“我们社区辖区内高校众多,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资源丰富,所以我们通过请外援来缓解提供家庭教育服务的人员短缺困难。”黄雅珊说,高校社区里有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通过实行社校联建合作模式,激发了社区家庭教育新活力。

“哗啦!每天洗碗后的污水会流到哪里去呢?”“过期药品、废电池是有害垃圾,应该扔进什么颜色的垃圾桶呢?”……9月12日上午,位于高校社区的通北中心幼儿园内热闹非凡,来自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7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阅读、涂鸦、手工制作等趣味方式,引导小朋友对垃圾分类有更深入的了解,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各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场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通过社校联建,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元的课堂体验,小朋友们很喜欢。”通北中心幼儿园园长周愉介绍,近年来,社区居委会与幼儿园积极共建,引导社会力量为幼儿园带来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同时,幼儿园也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走进社区传授学前幼儿养育知识,为家长们解答育儿疑惑。“这是一项双赢的工作,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社区和高校还积极打造“青亲课堂”,每周三下午4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都会来到社区服务站,为辖区孩子提供读书分享会、手工制作、科学艺术、作业辅导等公益家庭教育服务。

不过,每个社区资源不同,如果缺外援怎么办?记者调研发现,一些社区依靠群众力量,激发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热情,增强家庭教育服务动力。

“龙小宣”“龙小乐”“龙小爱”“龙小美”……在龙文区步文街道龙江社区,活跃着6支专业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我们社区有1600多户4500多人,通过招募社区48名志愿者,组建了‘邻龙姐妹’志愿服务总队。”龙江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小花介绍,如今,志愿服务队经常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比如,“龙小宣”文化传习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夏令营活动,引导小朋友从小事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龙小爱”护蕾成长志愿服务队开展家庭教育、春蕾护童、国学讲堂、性别教育等志愿服务项目,普及科学家庭教育观;“龙小美”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发动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社区居民提供亲子关系调适、家教讲座、情感疏导等志愿服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心灵的归宿”……走进龙江社区永年公园美学小区,榕树下、花坛边,家风家训名言标牌见缝插针。“带着妻小常回家”“建立父母关爱卡”……在家风主题公园,展示着一组“新二十四孝”漫画,新颖活泼,简洁易懂。

为打造幸福社区,社区党支部以“家”文化为主线,向居民征集、评选出家风家训200多条,凝练成简短的对联,免费发放给居民,悬挂在家家户户的门口。

漫步小区休闲步道,小区花丛中还展示着热心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好人名片:有热衷于垃圾分类知识宣讲的陈琼萍、致力于传统剪纸技艺传承弘扬的林丽萍、热心组织社区乒乓球协会的余天敦……

“这些都是社区的‘明星志愿者’,通过宣传身边榜样,一方面增强他们参与志愿活动的荣誉感,另一方面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王小花说。

“谁是最美家庭,群众说了算!”9月11日,由漳州市妇联主办的“树清廉家风,建幸福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暨社区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在龙江社区家长学校举行,活动现场发布2023年度最美家庭征集令,并授予龙江社区“龙小爱”巾帼志愿服务小分队家庭教育帮帮团牌匾。

“一到周末,儿孙们都回家看我,家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全国“五好家庭”代表陈加霖虽已年过八旬,仍精神抖擞,谈起自家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他情绪激昂,“在家要尊老爱幼,在外要堂堂正正做人,在单位要兢兢业业工作。”

自退休以来,陈加霖积极发挥余热,到社区各中小学给学生们演讲,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双休日等假期,在社区开办公益国学书法学习班,教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家庭教育重在言传身教,父母一定要给子女做表率,做到知行合一。”他说。

“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整合优质资源,动员多方力量。”漳州市妇儿工委办主任陈柳介绍,近年来,各级妇联积极指导社区(村)因地制宜链接校社政企资源,引导热心志愿者组建社区(村)“家庭教育互助组”“家庭教育帮帮团”等家教志愿队伍,帮助指导社区(村)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3.2万多人次。

探索建立标准化

促家庭教育落地

“说实话,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陈柳坦言,“由于没有标准,很多基层社区和农村干部心里没数,不知道家庭教育该怎么做,做什么。”

如何在社区家门口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落到实处,真正让更多家庭有获得感?创新社区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陈柳介绍,所谓标准化,即组织有形化、制度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服务常态化、品牌地域化。要达到的目标是:让社区(村)群众推门可见、服务可感、家家参与。

为建立制度规范化,漳州市妇联请来一批家庭教育讲师智囊团,由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杨峥担任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在全省率先起草《社区家长学校标准化研制与实践》,从目标、架构、研究内容等方面设计制定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及教学运行的十条标准,细化社区家长学校创建工作清单,并在首批15个社区(村)同步联动,实现社区家长学校办学及教学运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有样可学。

据了解,目前仅市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就有62人,来自各行各业,有老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一头大象,如果讲师团成员各自为政、各成体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往往会陷入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反而让父母陷入新的困惑。”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暴侠坦言,讲师团成员要先学会成长,通过碰撞、交流、探讨达成共识,有共同的目标,再去带动父母成长,从而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翻开标准化方案,记者看到,除了有社区家长学校办学和运行标准,还有针对讲师团的管理办法,以及进阶式教学资源编制计划等,让讲师团的含金量更高。

“家庭教育不能只是闭门造车、单向输出,讲师和家长要互动,了解当下热点痛点,才能真正让父母受益,学到心坎上。”杨峥介绍,方案提出,社区家长学校开课前需要开展社区家长问卷调查,调研家长们的需求后,实行“订单式教学”,同时制定以学员为主体、讲师为主导的互动型教学方案,让家庭教育课程更实用更接地气。

该方案还具体列出各项工作清单,如,每个社区(村)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建立未成年人家庭基本信息档案,每年至少开展4次家庭教育基础课程指导、1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2次个案辅导等。

在现实中,很多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的家长,认为管孩子是自家私事,对孩子动辄拳打脚踢。“这些家长其实最需要学习,但是往往他们的学习意愿并不高,主动性也不强。”芗城区妇联副主席王平认为,如何让家庭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更多偏僻角落,引导这些父母改变教养方式,值得思考。

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家庭教育新路径,6月,漳州市还成立家庭教育融合发展中心,由漳州市妇联与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建,将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培训指导、实践服务,广泛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家庭教育方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本报记者 潘园园 李妙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