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船上,木木穿上厚厚的潜水服,背上气瓶,戴上面镜,在确保眼镜里没有碎发后,穿好脚蹼,咬上呼吸嘴,然后一手按着面镜,一手按在脑后,熟练地仰头倒进水里。 作为“东海卫士”志愿服务队秘书长,木木每月参与一次海洋垃圾清洁行动,这一坚持就是四年。而她致力保护的,正是东山岛水下潜藏着的万千丛天然珊瑚。由此形成的珊瑚礁,是无数海洋生物的天然庇护所。 在东山海域的“珊瑚卫士”中,木木是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深潜清理近三小时 只为找寻潜藏的垃圾 “海底垃圾清理”听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复杂。木木说,从拥有潜水资格证到挑选合适的海域,从分析海底的垃圾种类到需要携带的工具,从潜水地点的选择到整理季节、水温、洋流的情况……水下清理行动事无巨细,每一次下潜,木木必须进行前期细致深入的探查。 潜入珊瑚群,木木的主要任务就是清理牵缠在珊瑚礁和海床上的海洋垃圾和随处漂浮的渔网,一次水下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往往前后需要耗费近三个小时。“因为水下能见度不高,志愿队伍在清理行动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危险。”木木说,清理垃圾时不仅需要注意拖拽的渔网不能伤害到脆弱的珊瑚,同时也要留意自己的气瓶能否正常运作。 因为担心防晒霜伤到珊瑚,几位女生志愿者即便夏天也不涂防晒霜,结果大家都被晒得满脸红彤彤,她们也不在乎。“大家就像男生一样坚强,没有一句怨言。”木木说道。 在无数次海洋环保行动中,她目睹了野生动物因为海洋垃圾受到的伤害。木木长长叹了一口气:“在海流和潮汐的带动下,渔网会摩擦、冲刷、破坏和摧毁活珊瑚。海洋垃圾的聚集也会造成淤积,阻挡海草床和珊瑚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阳光,导致珊瑚死亡。” 近三个小时的水下清理行动,浮出水面后的木木摘下面镜,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气喘吁吁地瘫坐在船板上。她拎着附有淤泥与污垢的渔网等垃圾,上秤计数。每一次的水下清理行动,志愿者都能打捞数十斤的海洋垃圾,木木不由慨叹着:“单靠我们的力量,毕竟势单力薄。” 从爱好到义务 从兼职到全职 何时开始海洋环保行动?原来,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木木看到东山海滩的游人随意丢弃泡沫塑料,还有烟蒂与玻璃,就心血来潮,带着垃圾袋出门捡垃圾。“第一天去海边捡垃圾,捡完很高兴,但第二天再去,糟糕!怎么还有那么多垃圾?第三天去还是这么多。”在东山海边接连捡了一周垃圾的她,攥着垃圾袋,不由灰心丧气地嚎啕大哭起来,“海边游客多,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从未断绝,这样下去,海洋垃圾一辈子都清不完。”虽然大失所望,但擦干眼泪后的木木,隔天还是拽着垃圾袋又去了海边。 “志愿服务,第一次是新鲜,第十次是乏味,上百次就是情怀。”很长一段时间,木木一直将海洋环保公益行动当成日常爱好。后来加入“东海卫士”志愿服务队,她希望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海洋环保事业,就辞职回到东山,她自己笑言:“从爱好到义务,从兼职到全职。” 但这样的转变让木木的父母很不理解。父亲游鹤阳嘟着嘴:“原本在厦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她没跟我们商量,就自己跑回来了……”后来,看着女儿即便是炎炎夏日也雷打不动到海边捡垃圾,“整个皮肤晒得黑乎乎的。”游鹤阳既心疼又感动,“既然她选择了这项事业,很用心也很知足,那就认真做下去吧……” 如今,木木所在的海洋公益巡护队伍,用行动和坚持带来改变。“东海卫士”自2019年成立以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脚步从未停止。志愿者队伍陆续壮大至1395人,累计志愿服务超2000个小时,清理海洋垃圾超1500公斤,足迹遍及东山南门湾、金銮湾、乌礁湾等。 绞尽脑汁变废为宝 传递关爱海洋正能量 捡来的海洋垃圾如何处理?木木说,他们将部分海玻璃、废弃泡沫、塑料瓶制作成艺术品进行展览,有的还进行义卖,“我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向公众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她说,海洋垃圾是捡不完的,怎样减少垃圾产生,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看看,这些垃圾来自哪里?它的源头是我们的哪些生活习惯导致的?我们志愿服务队伍也希望能协助相关单位,让海洋垃圾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去年,木木用东山珊瑚讲起故事,唱起歌。她与东山本土唱作人高翔一起创作了《奇妙花园的小孩》,并在东山海边举行了一场小型音乐会,“这场简单的音乐会是《奇妙花园的小孩》的线下首发式,我们以全新的艺术手法让大家关注海洋。”木木说道。 一位弹唱人,一位鼓手,一位伴奏,没有华丽闪亮的剧场,只有咸湿海风与海浪沸腾的自然舞台。现场中央,东山唱作人高翔抱着吉他,边弹边唱,鼓声、乐声、歌声、吉他声交错,木木在一旁随音乐唱和着:“是否见过最清澈的蓝天/是否抚摸过温柔的海面/在天的这一边/在海水的下面/欢迎来到这片奇妙花园……”(闽南日报记者 陈慧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