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妇联新闻 > 社会 > 正文
三明宁化:庄稼地里走出“草莓公主”
2023-03-03 10:15:37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卓志沐

东南网3月2日讯(通讯员 夏淑珍 庄剑杰)眼下,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草莓基地迎来“莓”好时光,一颗颗又大又红的草莓掩映在绿叶白花间,空气中氤氲着草莓的香甜。张小芳和同事们又在草莓园门口招待往来的游客们,笑着介绍草莓的品种和挑选草莓的秘诀,她们的身影定格在田埂上,和棚里的草莓一起映照着生活的甜蜜。

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

家住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的张小芳,出生于1982年。1998年毕业后,她辗转于三明、厦门两地打工。“我之前在厦门的电子厂务工,环境很不好,工资不到一千元,而房租、日常开销又去了七八百元,回家随便做点小生意,也比在异乡打工强。”张小芳说道。

在异地他乡,张小芳开始羡慕回家做生意的老乡,加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她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于是,2006年,她辞去工作回到宁化。

image.png

石壁镇草莓园。庄剑杰 摄

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张小芳发现,当时的农村收入低下且单一,主要种植烟叶和蔬菜、水稻。张小芳家中田地地处低洼,春季经常被洪水淹没,靠天吃饭,同时,土地耕种和作物种植技术落后。于是,张小芳便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一边开始学习大棚种植技术,种植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水果,一边学习经营管理。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考察,张小芳在杨边村兴冲冲地开始了草莓种植。由于没有经验,张小芳每天早上5点多钟便起床,全身心扑在草莓地里,边看书边实践,开始了占地20亩的新品种试验。

红颜牛奶草莓色泽亮丽、果肉细嫩多汁,深受市场青睐,因此第一年张小芳就选择了这个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栽苗、修叶、松土……一次次辛勤的劳动,凝聚着她对丰收的期待。

“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

然而,创业之初,因为经验不足,难免遇到不少困难,特别是在资金上的缺乏,导致项目几乎停滞。正在张小芳愁眉不展时,镇妇联工作人员指导她利用“创业贷”政策筹集资金,她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从申请到资金到账,整个过程还没一个星期,这笔钱真的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张小芳说。

image.png

张小芳在挑选草莓。庄剑杰 摄

钱是有了,但其他困难又接踵而至,17年一场台风,草莓园的大棚都被吹歪了,诸多破损,张小芳亏损了许多。谈及是否想过放弃,张小芳眼神坚定地说:“不管做什么生意,想马上赚钱是不可能的,我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

下一年,草莓就获得了大丰收,张小芳兴奋不已。不过,和很多创业者一样,她开始面临着销路问题。他们主要将草莓运到宁化城里卖,方法很传统,效果不太好,一些草莓因为卖不出去最后烂在了地里,让他们感到非常痛心。第一年下来,总共收入只有几万元,再刨去人工、建大棚等一些成本,收入就更加微薄了。不过这也让张小芳意识到,种植草莓除了提高种植技术外,如何拓宽销路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

张小芳经过一番思索,决定将原先的草莓售卖改为自由采摘,积极通过新媒体加大草莓基地宣传,为草莓基地增加人气的同时,也打响了草莓园的知名度,提高了影响力。“今年草莓根本不愁卖,平均每天都有100人左右到草莓基地来采摘。”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把产品线做好,就是最大的无形资本。我将研究无土栽培和土壤改良,提升草莓的品质,”张小芳说,“推广很重要,但技术才是命脉。”

张小芳探索出“地玉健”土壤改良,在前年成功地试种了玉米,农场开始了“草莓-玉米”轮作。据张小芳介绍,玉米根系发达,能与草莓在种植上形成土壤净化养护互补与经济循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image.png

张小芳与工人交流草莓修剪。庄剑杰 摄

据了解,张小芳农场探索出的土壤改良法,每亩要多投入1000元成本,但张小芳认为这是值得的。她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绿色健康草莓,改变“草莓是药保出来的”传统观念。同时,积极向周围农户推广这一方法,让更多的农户都加入到种植绿色无公害作物、提升作物品质的队伍中来。

如今,她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还带动其他妇女一起就业。她们用一颗颗果肉细腻、口感酸甜的草莓,为这些年来的辛劳和汗水写下最“甜蜜”的注脚。

目前,张小芳农场已带动周边15户农户发展种植草莓,每年解决农村劳动力40余人。此外,张小芳农场不仅带动了本地农民就业,还吸引了外地农民前来取经。她说:“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农民专家,要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