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长, 我家老人喘不过气来了,怎么办? 护士长, 刚刚转上来十几个病人,情况都很危重,怎么办? 护士长, 我发烧39.8℃,可能没法到岗上班,怎么办? …… ” 近期,新冠就诊和住院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规模增长。在医院,压力直接“暴涨”的两个科室是急诊科与呼吸科,在这里,护士长们是急救先锋,是灭火队员,是科室“杂役”,更是年轻护士们的心灵支柱。 护士们的回复,让杨玉燕更加愧疚: “我觉得对不起这些孩子” 让市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杨玉燕没想到的是,在科里的护士几乎都“阳”了的情况下,自己一直保持“阴”。 为了不“阳”,近一个月来,杨玉燕从来不在医院摘口罩,这意味着必须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我不能倒下,病人们需要我,我的护士们也需要我。” 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许多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高度集中到了急诊科,杨玉燕承担了比以往更多的工作强度和防疫压力。“科室工作量是之前的两三倍,最多时急诊一天接收了600多个病人。” 除了组织医护抢救病人,还要负责安排病人转归、每日排班、组织消杀、申领医疗物资、申请医护人员增补、及时反馈患者接诊情况、提出患者接诊调整方案等。杨玉燕称自己是科室的“杂役”,什么都得管。“我把这些事情理顺了,护士们才能安心照护病人。” 最难的是去年12月29日。当天深夜,当杨玉燕准备排第二天的护士班时,竟发现几乎无人可排——护士们一个个都“阳”了。“我感到非常难受,我希望他们生病了能多休息一下,可是病人怎么办?”强忍着难过的情绪,杨玉燕逐个给护士们打电话询问:“小妹,你现在怎么样了?烧退了吗?明天能来上班吗?” “老大,我刚退烧,明天我能去上班。”“杨姐,我就是还咳嗽,没事,你把我排上吧,我能坚持住。”……护士们的回复,让杨玉燕更加愧疚:“我觉得我对不起这些孩子。” 随着其他科室的医护陆续向急诊科支援,杨玉燕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急诊科的工作一刻不得松懈。连续作战二十余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护士们坚守在岗,没有一人掉队。杨玉燕说:“我不能倒下,至少我能在护士们心力交瘁的时候,过去给他们一个拥抱,让他们能更好地继续投入‘战斗’。” 陈千依旧如上了发条一般: “再撑一下,再坚持一下” “第一周患者集中在发热门诊,第二周急诊病人增多,三周后危重症病人增加……”漳州正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陈千苦笑道,“如专家预测的那样,作为全力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这段时间,病患主要都集中到了我们这来。” 陈千体形消瘦,说话轻声细语。没见过陈千工作的人可能难以想象,一进科室,她就像上了发条一般,开始不停旋转。接收病人、协调物资、培训医护、安抚患者、医护宣教……只要穿上工作服,陈千便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往前冲。 “最近我们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扩展到了4个病区,将近200张的床位目前基本收满了。”1月2日,陈千和科室同事迎来了有史以来工作量最大的一天。“一般情况下,我们每天大概接收五六个患者,2日仅半天就接收了30多个,而且病情都比较危重。” 患者暴增、科室扩容、医护增补……事情一下堆积到了一起。作为护士长,陈千觉得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好了,才能组织好工作。“再撑一下,再坚持一下,困难很快就会过去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项一项解决。”陈千每天都会跟护士们加油打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作也逐渐顺利了。 “元旦前我也‘阳’了,但高烧一退就上班了,科室一些年轻护士也都带病上班。”采访时,护士站的呼叫器不时响起,陈千不断进出护士站赶往病房,依旧如上了发条一般。 朱丽娜哽咽落泪: “这么多病人怎么办,只能亏欠家人了” 病患激增,病房床位应需扩容,医护们在岗“超长待机”。东山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朱丽娜是无数医护者中,在家庭和工作中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的其中一员。 短短十分钟的采访,朱丽娜的电话铃声几乎没停过。隔着口罩,无法看清她的长相,却能从毫不拖泥带水的语气中,勾勒出一副雷厉风行的模样。而他们却又能温暖地帮病患掖被角、仔细叮嘱、梳绑头发……他们团结一心、协同作战,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而在这铜墙铁壁下,聊起父母孩子,朱丽娜也哽咽落泪。 “家人生病了都照顾不了,只能一个劲地往前冲,不然这么多病人怎么办,只能亏欠家人了。” 闽南日报记者 杨婉真 通讯员 朱春燕 林翰玲 林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