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在《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提案中提出,他通过观察发现,现在中国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他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男孩子“女性气质化”。 针对这一提案,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号(教育类410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复函),称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该复函一经发布便引起热议。有网友认为,现在的男孩越来越不像男孩;也有网友认为,该提案“男孩女性化”的观念有性别歧视之嫌。那么,在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过程中,应秉持怎样的性别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又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教育领域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