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观察 > 正文
女性觉醒与传统婚姻制度松动
www.fjsen.com 2019-05-06 10:22:40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戏剧作品。女主人公娜拉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成为当时一些女性知识分子的效仿对象。主动提出离婚、走出家庭、建立事业的女性多了起来。

▲ 反对大家庭,建立小家庭的呼声越来越高,青年女性的婚姻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 倪婷

五四时期,以胡适、李大钊、毛泽东、邓颖超等为主要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民权、平权和妇女解放思想为武器,向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发起了猛烈冲击,对封建婚姻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彻底批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婚姻变革思潮,自由恋爱、婚姻自由、夫妻平等、家庭民主的婚恋观念在包括女性在内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群体中逐步树立。五四时期的先进婚恋观以其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进步性,促进了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激励女性走出家庭,为谋求自身解放和发展而不懈奋斗,对妇女解放发展和妇女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猛烈抨击封建婚恋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妇女问题特别是婚恋、贞操问题被作为对抗封建礼教,倡导民主科学和妇女解放的重要议题而受到广泛讨论。《新青年》第4卷第5号刊载日本作家与谢野晶子的译作《贞操论》,引发对贞操问题的讨论,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将提倡为丈夫守节禁止妇女再嫁的封建贞操节烈观念与男女平等、社会压迫、道德礼教等联系起来,对片面要求女子守贞的封建婚恋观念展开了深刻批判。胡适先后在《新青年》发表《贞操问题》和《论贞操问题》,鲁迅发表文章《我之节烈观》等文章,指出男女双方应遵循同样的贞操标准,批判吃人礼教中隐藏的罪恶。

抨击限制和干涉妇女再嫁的封建婚姻观念,提出允许自由再嫁。五四时期,胡适在《贞操问题》一文中鲜明地指出寡妇再嫁完全是“一个个人问题”。邓颖超认为即使离婚后再婚,也不是无耻败德的事,而以女子再嫁为耻是男性利己主义及占有性出发的落后观念。《妇女杂志》专门刊发了探讨寡妇再嫁问题的专号,明确提出寡妇有再嫁的自由。

二是宣传和提倡进步婚恋观念。五四运动前后,许多报刊杂志对婚姻问题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讨论。《新青年》上发表的55篇专论妇女问题的文章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贞操、自由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剖析妇女问题。其他报刊杂志也纷纷对婚恋问题展开了讨论,如《妇女杂志》开展的“婚姻自由是什么”的讨论,《民国日报》专门设置的“自由离婚号”的讨论。公共舆论对婚恋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对新的婚恋观念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一批关注妇女问题的知识分子通过译介西方女权理论和婚恋理论来传播婚姻自由、人格独立的进步婚恋观念,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译《娜拉》)、瑞典妇女理论家爱伦·凯的《恋爱与结婚》等被大量译介和传播,鼓励妇女摆脱家庭束缚追求独立人格和婚恋自由,极大地影响了五四时期青年人的婚恋观念。1918年,《新青年》刊登《玩偶之家》,剧中主人公娜拉敢于冲破家庭的牢笼寻求自我解放的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塑造了五四时期新的婚恋观念。爱伦·凯在《恋爱与结婚》中阐述的关于恋爱是结婚的唯一前提的基本观点以及离婚自由和在婚姻恋爱问题上“提倡鼓励个人主义”的主张被广为接受和传播。近代世界女权运动先驱、英国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芙特的名著《女权辩护》通过《妇女杂志》被介绍到中国,她的关于“女子不应该以结婚为目的,而屈服于男子之前”的独立自主的婚恋观念带来极大冲击。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