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李媛:为航母舰载机起降装上“神灯”
www.fjsen.com 2018-05-18 11:09:37  朱丽叶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李媛(中)在和同事研讨技术难题

航母舰载机起降,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它关乎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也因此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丁秀伟

■ 朱丽叶

4月的上海,春意盎然,阳光温暖着街头的每一处角落。当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如约见到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专业科科长李媛时,被她的优雅与精致惊到了,她的气质中流露出自然独特的温柔,与记者对科技工作者的以往想象相去甚远。

作为辽宁舰某重点特种装置主管设计师,李媛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技术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她带领团队圆满完成装置研制,为航母工程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2015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5~201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17年当选十九大党代表。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榜样和女性楷模。

种下一颗凌云壮志的种子

李媛和航母的联系,要从20多年前说起:还在读书时,她在宿舍观看了美国电影《壮志凌云》,影片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飞行员驾驶F-14舰载机在“卡尔·文森”号航母上弹射起飞、定点着舰的场景让李媛热血沸腾,从此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壮志凌云”的种子——让我们自己研发的舰载飞机在自己国家的航母上飞起!

在后来的学习中,李媛也渐渐理解了,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代表,大国重器,除了国土防御和维护海外利益,还要更好地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这更加坚定了李媛想参与其中的决心。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该多好。我22岁进入中船重工研究所第七〇四研究所。刚到单位的时候,看到走廊上挂满了世界各国航母的照片时我告诉自己‘我真的做这个了。’”回忆往昔,李媛如是说。

初出茅庐不怕苦

航母舰载机起降,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它关乎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也因此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

李媛年仅27岁就接手了研发工作,负责“辽宁舰”某特种装置设计研发。它的精度要求高,高到目前国内已没有合适的设备来检测确定它的精度;使用环境恶劣,安装在振动冲击最为剧烈的试验区域。就连军事装备水平较高的法国、俄罗斯也对这些技术难点望而却步,转向外购或研制替代产品。

李媛负责这块研发,年纪轻且是一位女性,这是少有的情况,曾受到各方的质疑。

李媛说:“刚接手研发工作后,经常要出差参加各类研讨会。印象中,会场一般都坐满了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我就扎着马尾坐在中间,觉得特别不协调,当时就有人开玩笑说‘你们所里是不是没有人了,怎么把你派来了?’”“有质疑没关系,我们要用事实说话,要有创新思维,就是别人没有搞的我们要敢想敢闯敢试敢干,别人搞失败的我们要迎难而上,做排头兵和先行者。”

李媛开始埋头进行各类试验,她要用科学打破质疑。没有资料可借鉴,她牺牲了无数个周末和节假日,往返于北京、上海等各接口单位,调研用户需求和总体要求;查阅各专业的资料,建立数学模型,认真研究、总结,反复验证。加班是常态,李媛和她的团队一心扑在工作上。

工程进入试验阶段,李媛面对的是数不清的挑灯夜战、野外试验,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地方安装调试。

李媛在试验场连续工作的5个月时间内,放弃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试验工作中,有时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李媛甚至少喝水、不喝水。

由于试验时间提前,而土建工程仍处于施工状态,现场粉尘弥漫,停电频繁。“当时距离几百米远的地方正在炸山,调试用电都不能得到保障”,李媛说。

船上生活条件艰苦,女同志的日常工作生活更为不便。李媛在困难面前没有丝毫退缩,在试验阶段,为了掌握更多的数据样本,还需要在恶劣海况下进行。

有一次,海区迎来了大风降温天气和极端海况,随着船的高速航行,试验区域相对风速达到每秒数十米,接近飓风风速。一踏上试验区域,人就会被狂风吹得倒退几步,身体必须与地面成夹角才能保持平衡。然而越是风浪大,李媛越是“兴奋”,因为这是测试设备在极端情况下稳定性的最好机会。

为了项目,她还推迟了要宝宝的家庭计划。当在办公室挑灯夜战,她错过了不知多少与家人的晚餐。当身在千里之外驻厂监造时,她错过了宝宝的第一声“妈妈”。

她的孩子今年4岁半,孩子还不太懂妈妈为什么不能经常陪伴在自己身边,每当李媛开始收拾行李时,孩子就会不住地哭闹。“后来每次我要出差之前,我妈都会把孩子带到看不到我的地方,我去收拾行李。”在回答“是否后悔牺牲这么多时间错过陪伴家人”的提问时,李媛说“有遗憾但不后悔”。

天道酬勤终有成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李媛带领团队人员走完了美军半个世纪的道路,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完成了从科研到装备的研制,填补该项领域国内空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地将“中国创造”铭刻在了亲手研制的装置上。

“取得今天这些成绩,是因为有好的平台好的团队。”李媛告诉记者。

李媛团队研制的特种装置被飞行员们亲切地称作“阿拉丁神灯”。“阿拉”是沪语中的“我”,代表着它来自上海;而“神灯”体现出设备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也体现出飞行员对它的信任。

2012年11月23日,5名飞行员们成功完成了辽宁舰的首批起飞与着舰,成为海军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成为国防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缩短了我们与强国海军的差距,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弯道超车”,为我军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增添筹码。李媛也践行了强军梦、中国梦。

任务成功后第一时间,海军首长亲自来到七〇四所驻地进行慰问,并对她和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于李媛出色的表现,整个工程总师办特地向七〇四所发来表扬信,对她的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提出表扬,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和海军装备部也授予她“工程决战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2014年,这项装置获得了集团公司科技奖,李媛作为第一完成人受到了特别嘉奖。她所在的专项工程团队也因为辽宁舰工程的出色表现,两次获得中华总工会全国工人先锋号,并入选2016年感动上海十大人物评选。

“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巨大的荣誉感和满足感。”在李媛看来,航母在国人心中激起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是无法比拟的。“科研女性比较理想主义,她们在物质追求方面比较少,更多的是对从事工作的热爱,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光荣。有的公司是用薪水留人,有的公司是用职位留人,而我们研究所就是在用事业留人。2017年,我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向党中央汇报了军工科研战线上的建设成就,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

“人不能沉迷于过去已获得的荣誉,而是应该继续开疆拓土,寻求专业领域里新的发展方向。我最近在组织课题组开展技术攻关,研制出新型装备,并以高可靠性,远超出美国同类产品。并且与大家一起总结了十几万字的使用方法、指挥策略,填补了又一项国内空白。” 李媛告诉记者。

李媛喜欢一句话: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在“党代表通道”采访环节,李媛代表基层科研人员掷地有声地说出:“为了祖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科研工作者已经做好准备,为一流的军队提供一流的装备。”她的发言赢得热烈的掌声和满堂的喝彩。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