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观察 > 正文
让“低头族”抬头有助回归真我
www.fjsen.com 2016-11-24 10:32:02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 杨朝清

西南大学在中心图书馆4楼自主阅读室开设了“脱机自习室”,进入自习室需将手机交给工作人员代为保管。用这种方式自习,你能坚持多久?据悉,这个自习室开设近一周,有学生坚持了530分钟不使用手机,也有学生十多分钟就熬不住了。(11月21日《重庆晨报》)

在“手机依赖症”深刻地影响日常生活的当下,“低头族”随处可见。手机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些人沉迷在“镜中我”之中,却逐渐失去了“真我”,在时间分配上顾此失彼,身不由己地被一个又一个的屏幕捆绑。

急剧的社会变迁,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社会定力的集体缺失,让人们丧失了冷静、理性、谨慎的思维空间,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的状态中。手机具有获取信息、社会互动、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能够为我们排解内心的空虚与孤独,显得更合群、与他人更合拍,能更加便捷地融入社会。当手机的正功能被无限放大,一些人就对手机“爱得深沉”,最终难以自拔。

“手机依赖症”不是一种单纯的交往障碍和心理疾病,而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在享受理性选择和科技便利的同时,很容易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束缚,进入所谓“理性的樊笼”。对于大学生而言,长时间、经常性地沉迷于手机建构的虚实结合的“美好世界”中,难免会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

“无手机课堂”也好,“脱机自习室”也罢, 在本质上都是对回归“真我”的一种呼唤——对社交网络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陪伴家人等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都曾发布年度阅读报告,一年借阅图书达到几百册的同学成为“读书冠军”。突破手机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正是这个屏幕时代难能可贵的“自我救赎”。

删除社交网络账号的“网红”埃森娜·奥尼尔认为,“人们交谈、分享和给予,不是因为你好看,而是因为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或创造了什么。” 一个人要想真正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更多地要靠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而不是手机键盘上的挥斥方遒。

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是每个人都面临的现实考题。学会与自己和解,进行清醒的自我调适,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走出对手机、对网络的依赖,回归“真我” ,尽管对于“低头族”来说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却有助于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