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增英、潘明继家庭事迹材料
www.fjsen.com 2016-03-03 10:05:01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    我来说两句

2016年春节施增英家庭祖孙4代团聚

施增英是已故著名肿瘤专家潘明继的夫人。从1958开始,她和丈夫潘明继每年春节都回老家南安市乐峰镇湖内村为乡亲们义诊。后来学医的近30名潘家后辈陆续加入义诊行列。2012年潘明继去世后,潘家子孙仍延续其夫妇开创的义诊传统,至今59年来从未间断。

2015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6集“潘家医生义诊”的故事,并在正月初五的新闻联播头条隆重推出,使得“潘家义诊”在全国一夜扬名,并引爆了“家风”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妇联主席吴洪芹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专门介绍了福建“潘家义诊”的感人故事。她说,潘家义诊的家风就是现代最美家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们当前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具体的践行。

“成功来自拼搏,幸福源于同心”是潘明继、施增英家庭和谐成功的真实写照。他们夫妇俩都是医务工作者,特地给自己的子女取了中药名,儿子叫远志,女儿叫云苓,希望子女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医学,走中西医结合造福人类之路。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拥有医学博士头衔的儿子潘远志专门从事父亲发明的中西医结合治癌新药“志苓胶囊”的推广工作;女儿潘云苓现为福州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医师,延续了父亲的医术医风医德,受到患者们的交口称赞。而远志和云苓也都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如今四代同堂的施增英家庭更是倍感幸福和快乐!

潘明继、施增英的子女说,母亲退休前是福州市第一医院针灸科的主治医师,虽然在事业上不如父亲成就显赫,但在家里她却是“大内总管”--相夫教子、敬老爱幼,维护家族的团结和谐。多年来,她是丈夫称职的“秘书”,为丈夫查找资料、抄写文稿、处理来信、预约就诊,甚至丈夫出差所需准备的车票、资料、行装,都由她一手操办。“父亲生前常向朋友自豪地介绍自己有个非常和谐的家庭。他常说,自己获得的荣誉和家庭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军功章’里有夫人的一半。”

潘明继生前总结了和谐家庭的秘诀:“十二要”、“四要”和“二不能”。“十二要”是:爱情关系要绝对忠诚;精神生活要体贴入微;专长发挥要各尽所能;事业进取要携手并进;家庭关系要民主平等;孝敬父母要情真意切;婆媳相处要真诚宽容;兄弟姐妹要关怀谦让;同志邻里要助人为乐;培养子女要身教重于言教;夫妻看对方的优点要用放大镜;看对方缺点要用缩小镜。“四看”是:夫妻互相批评要看场合、看机会、看心情、看条件。“二不能”是:绝不能在众人面前或亲戚朋友之间谈论或散布夫妻对方的缺点及不足之处;夫妻之间的交谈不能太随便,不能口出恶语伤害对方。

建立美好、和谐、幸福、文明的家庭,除了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外,还要做好后辈的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潘明继、施增英家庭十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早在30年前就制定了32字的“明英家训”(从潘明继和施增英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待人以诚,处世以德;作业以精,求索以勤;奉献为本,服务为尚;礼仪为尊,和谐为贵”。施增英认为,这是他们夫妻俩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潘明继、施增英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工作和奉献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潘家义诊”的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社会上传为佳话。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潘明继、施增英家庭多次荣获福建省妇联、福州市妇联、台江区妇联评选的省、市、区五好文明家庭,还获得过福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被评为福州市首届“十大书香门第”之一,1994年荣获全国妇联和央视联合评选的全国“美好家庭”,2015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其家庭成员还应邀出席了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观礼。

《中国妇女报》《福建日报》《福州日报》《泉州晚报》等媒体曾多次对该家庭的事迹作过报道。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