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视点聚焦 > 正文
老泉州人记忆中的彩扎
www.fjsen.com 2016-01-29 14:48:21 来源:泉州网    我来说两句

  母亲50年来的彩扎作品已成为李静咏的彩扎教材

□本报记者 黄宝阳/文 陈晓东/图

你是否还记得,童年摆在桌上的小玻璃摆设,里面或是色彩斑斓、惟妙惟肖的花鸟鱼虫,或是举止各异、神采生动的飞天仙女,还有同学生日时互相之间赠送的可爱小雪人,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礼物……如今,这些承载着许多老泉州人记忆的彩扎小物件已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然而,在许多老手工艺人们的心中,彩扎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即便不再是热销品,有空还是会做几个出来看看,希望有朝一日能将其传承下去。

闽南彩扎,唐宋时期发源于泉州,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彩扎从纸扎演变而来,纸扎品多用于红白喜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也就是俗称的“糊纸”。新中国成立后,创作题材开始反映现代生活,材料上也由过去仅用纸扎发展成为使用土、蜡、搪塑、丝绸布料等,因此被称为彩扎。最初彩扎多在民间手工艺者的作坊生产,后来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营泉州美术工艺厂也开始生产,还独立出专门的车间,由彩扎老一辈艺术家陈天恩任彩扎车间主任。据介绍,早年彩扎很吃香,产品主要是出口或供国家文化部门出国展览之用。

  李静咏给热带鱼上色

花无百日红,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水平越来越丰富,彩扎的市场越变越小,加之彩扎工艺繁复精细,因此,除了几个老艺人掌握,学习传承的年轻一辈越来越少,几年前已被有关部门列为濒危抢救艺种。

让曹淑贞欣慰的是,女儿李静咏决定继承她的衣钵,重拾彩扎工艺。从上小学起,李静咏就喜欢到母亲上班的工厂玩,边玩边帮忙做彩扎,小小的彩扎几乎像小伙伴一样,陪伴她度过快乐童年。上初中时,她就在业余时间跟随母亲学习彩扎制作,初中毕业后,她开始在家专职学习,1992年,20岁那年她就出师了。至今她专职从事彩扎及花灯制作已20多年,独立创作的许多作品参加展览并获得各种奖项。李静咏的彩扎作品既回归了传统的彩扎制作工艺,在题材的选择上,又加入了时代的创新内容,新旧结合,动静相宜,为彩扎工艺装上了时代的翅膀。

从母亲手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李静咏也在将其传递出去,从2010年起,她开始带徒,至今多位学徒已能独立创作,彩扎这一延续千年的古老技艺,正重放异彩。

  李静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题材相结合,为彩扎赋予了时代色彩。

  用纸板撑起热带鱼的支架进行塑形,再包裹上棉花。

  彩扎是一门细致活,光是做这个头发,就要花费很多功夫。

  彩扎融入花灯制作中,丰富了传统花灯的表现形式。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