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在远古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比舞蹈更重要的事情了,婚丧嫁娶、生育献祭、播种丰收、驱病除邪,一切都离不开舞蹈。
舞者,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但在光影流岚的背后,却不全是他们的故事。近日人民网记者采拍西安青年舞者,透过舞蹈有形的外壳,进入舞蹈世界绵长深邃的长阶,微探震颤之美背后的那一份追求、虔诚和不舍。
舞蹈,看似美丽,却是一个很残酷的职业,对舞者的先天身体素质和后天努力都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
清晨6时许,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编导系大三学生黄嘉慧来到练功房,准备带着低年级学子训练早功。“早功是一天的开始”嘉慧说,功夫要长在自己身上就不能偷懒。
单薄的练功夫直贴冬日冰冷的地板,压腿、开肩、拉腰……寒意与疼痛穿满全身,彻底唤醒了仍有一丝困意的青年舞者。
“DADADA”、“给旁提,挑胸腰,提满再落,灌满节奏”、“情绪给足”……上午10点,西安音乐学院的一间舞蹈教室里,专业课老师正一组组地给学生们“扣”动作,气息、身韵、情绪、节奏等一样不能马虎。专业课上,他们轻盈的身姿随音乐,行云流水般地幻化着,汗水湿透衣背,却甘之如饴。
如果说舞蹈是手工业,那么编舞则是工匠活儿。“我们并非只有漂亮的外形,而是更注重独特创意性思维。”嘉慧强调道。
一支舞蹈的编排,如同一台繁杂的科学实验。为此,他们像雕刻家一样,钻进人海观察生活;穿越朝代,学习不同时期的乐舞;泡图书馆汲取营养;请教老师开拓思维;制作服装丰富形象。坚持独立的思想,坚持不重复的创作,坚持每个舞蹈都是一支狂热的温度表,一张心灵的活动图,从一名舞者,逐渐脱变为集策划、创作、表演为一身的艺术制作人。
还未垂垂老矣,不愿就此收起舞鞋,更不愿在最应该舞蹈的时候错过它,或许成为许多舞者的心声。因为舞蹈,他们不曾虚度每一寸的青春时光。
夜幕降临,嘉慧却一头扎进了排练室,这一彩排,又是4、5个小时的高强度运动。她自言,“舞蹈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已经渗透进我血液里了,喜欢就会享受,不喜欢才是煎熬”。
在他们身上,舞蹈,不是一种答案,而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他们并不会因为年纪渐大而无法跳舞,却会因不再跳舞而年老。(图/文王姿予)
清晨6时,黄嘉慧开始洗漱整理。盘头,对于舞者而言,是清晨的一种仪式。
早功开始前,黄嘉慧已然热身完毕,等待学弟学妹的到来。
不是不喜欢睡懒觉,只是对软度和剧目来讲,没有明天再说。
美丽的背后藏着泪水与汗水的酸苦交织,功夫要长在自己身上就不能偷懒。
身段台步,一系列不同风格、不同情调的舞蹈作品,集中展现了舞蹈编导演员的创造性表演。
哪个学习舞蹈的人身上没有一块以舞蹈为代价的伤疤?艰苦的习舞过程塑造了他们更为坚毅的性格。
多少次一头扎进练功房一天,千百次的反复练习只为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的完美呈现。
除了要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外,还需掌握理论知识,具有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超强的想象力、记忆力、模仿能力。
舞伴磨合、思维碰撞,创作就像十月怀胎,过程艰苦,但却欣慰。
再见黄嘉慧时,她正认真地领会着老师的指点,不论哪一组表演,她都会细细揣摩并默默在旁边跟着比划。
今年22岁的黄嘉慧是福建惠安人,高挑清瘦的身材、干净利落的动作透着舞者独具的气质、情愫及千种韵致。
虽然天生柔韧性极好,但黄嘉慧从不敢也不愿有一丝懈怠。
他们承受着常年训练带来的伤痛与肢体变形,他们不厌其烦的重复动作,而解决疲劳的一剂良药,只是一个小小的肯定。
为了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她们需要泡图书馆,博闻强识,观察生活及影视作品,从中寻求灵感。
倩影曼妙,舞姿婀娜。舞者用律动、造型,赋予生命的原始躁动以节奏秩序,使之化为一种情调,可洞若观火地呈现。
就算心理承受了再大的委屈和伤心,就算留下了再多的泪水,只要开始演出,他们依然会忘记所有,全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