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当兵29年,如磐石般坚守在千米高山,默默地“听海观涛”,守卫着祖国的蓝色海疆;妻子凭借着一颗执着的心,坦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用柔弱的双肩勇敢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和慈祥的母亲、聪明懂事的女儿一道,成为丈夫的坚强后盾。这就是张荣明一家人。 作为一名为海防擦亮“眼睛”的雷达兵,张荣明从85年入伍上金刚山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以山为家守金刚,以苦为荣保国防”的信念,始终以“站最高、看最远、干最好、冲最前”的金刚精神激励自己精武强能。当兵第二年,他就可以熟练操机,独立带班;当兵第三年,他就主动参加基地专业比武,取得笔试和实操两个第一。 入伍29年来,妻子分娩,女儿考学,他都没有时间呆在他们身边,很多领导都建议他调到厦门工作,和妻子、女儿生活在一起,他还是选择留在金刚山站,因为他知道,他的事业在高山,他的使命在一线。2002年,已经是五期士官的张明荣,受邀到北京参加优秀士官标兵报告会。一位海军首长了解他的事迹后表示要给他提干,张荣明却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山上就我一个老兵,我走了,山上就没人能顶起来,我还是想在山上干我的雷达,心里踏实些。” 为练就过硬的判情和维修本领,他将所有型号装备的结构原理、技术参数、回波特征都进行了整理摘录,积累了20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当面海域舰机情况“一口气”,练成了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和故障排除“万能手”。2012年在某型雷达装备改装定型会上,作为唯一士官代表的他当着众多专家的面一口气提出了18个问题。当厂家代表质疑时,他硬气的给出了“我用雷达二三十年,绝对不会把装备的使用当儿戏”的回答。某次演习中,所有观通站对蓝方目标进行超视距跟踪,当大家都因为回波显示和航行方向一致判断为正常情况时,他却当场立下军令状,“如果不是蓝方目标我就脱军装!”。第二天凌晨,果然发现蓝方目标远远藏在4艘伪装渔船的后面。29年来,他先后参加了“东联”、“海峡”等重大演习演练任务,无通报掌握了数百批目标,排除故障数千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家庭的幸福,离不开全家人的齐心协力。结婚24年来,夫妻俩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2年,但妻子却坚守“你在金刚守山,我在家里守你,再苦再累我都跟着你”的诺言。2004年,公公病重,“荣明不在家,就让我来替他尽孝”。2005年2月,妻子病倒住进了医院,为了不让丈夫担忧,她一直瞒着没给丈夫说,直到一次张荣明打电话回家,恰好女儿接到,不知情的女儿哭着和他说:“老爸,你还要不要我和妈妈啊?”就这样,夫妻俩相敬相爱、相濡以沫走过来20多年风风雨雨,直到现在,每年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张荣明还不忘给妻子送上一束玫瑰,送上一声略带愧意的感谢。29年来,张荣明从未陪父母度过一次春节,甚至父亲去世时,他也没能守在床前,老父亲为了见他一面,最后一口气整整撑了2天也没有等到那个姗姗来迟的身影。2006年春节,70岁的老母亲在金刚山站呆了一个星期,临走时,老人捡了一块石头揣在包里。她说,我儿子就像块石头,搁哪儿都呆得住,看到它,我就看到他。女儿张鲁笑宁从小就十分懂事,她知道这个“肩上没有杠杠没有星星”的父亲,爱她也爱雷达,爱“小家”更爱“大家”,2011年,她以优异成绩顺利考上福建师范大学。 张荣明一家人携手构建“最美家庭”的实际不仅感动了街坊邻里,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妻子鲁东民2004年被厦门市评为“厦门十佳军嫂”,2006年被舰队评为“东海舰队十佳军嫂”,张荣明一家也成了厦门市第十届文明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