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是位重度肢残人,自幼患儿麻至今靠双拐行走,现奉职政和县残联。残疾使人生坎坷艰辛,写作让生活绚丽多彩。他没向命运低头,勇敢选择“精彩地活着”,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重重困难,实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和“身残人不残”奋斗目标。并笔耕不辍,20多年来在全国5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和新闻作品40多万字,10多次荣获优秀通讯员称号,作品20多次获奖,荣获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南平市“自强模范”、政和县“文化之家”等荣誉称号,系政和县6、7、8、9届政协委员,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其顽强拼搏、笑对人生、笔耕书志的事迹多次报道。 残疾往往与坎坷崎岖命运相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毕业至今,为自食其力,自强自立,实现一个残疾人应有的社会和人生价值,刘云曾先后从事过学手艺、卖小吃、百货零售、工厂工人、公安机关文员、企业高管、事业单位职员等多种跨领域、跨区别、跨知识结构工作,不论从事何种工作,身处何种岗位,经历何种困苦,他心中“文学之灯”始终没有熄灭,始终用高尚文化引领自己思想,用笔尖讴歌日新月异生活,用文字展现残疾人的另一种人生历程、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可贵追求。无数个夜晚他与孤灯相伴,用文字编织梦想,笔端倾诉思考和真情。身体残疾脊柱弯曲无法久坐,他伏在桌上稍作休息或在房内走动调整后继续笔耕。寒冬时节,残疾双腿长满冻疮,奇痒难忍,写作时常受到困扰。有时为赶写稿件,要伏案写作持续到深夜或凌晨,第二天还要面对繁忙生意或繁重工作,他也要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才歇息。当年电脑属奢侈品,写稿完全用笔和稿纸,稿件修改后,他还要逐字逐句誊清抄正,多年后中指上的硬茧才消褪。 随市场经济深化,文学呈现边缘化趋势,刘云的生活逐步改善,但他对写作痴爱如初,并没有因家庭经济条件好转而放弃文学追求。订阅多种文学刊物,家里最显眼的家俱是书橱,业务时间沉心静气读书写作,不为喧嚣所动。改为电脑写作后,效率提高,但键盘打字需双手配合,他身体残疾畸形,需用左手撑扶椅凳才能保持身体平衡,时常打字一段时间就不得不停下歇息。椅背上垫着靠垫,夏天闷热,时常被汗水濡湿。有时思维不畅,苦思冥想,整个人处于困苦不堪状态。有朋友劝他:这个年代还写作?把精力和时间拿来赚钱多好!他仍不改初衷,坚持笔耕,他说:写作和赚钱是两种生活,写作满足的是内心需求,年轻时写作是一个梦想,现在人到中年则是一种情操,让内心保持宁静和明亮,我会坚持坚持下去。 在他常年浸染和影响下,他的三口之家学习氛围浓厚,秉承了爱学习好读书家风,主动学、积极学、认真学蔚然成风。每个夜晚妻子和儿子房间都是安静读书的灯火。其妻徐丽芳最初为初中学历,通过刻苦自学,完成大专学业,通过公开招考,顺利考取政和县农村信用联社,并成为考聘级数最高的一级柜员。其子刘坤2013年大学毕业,当年即通过厦门市公务员局招录,考入厦门市交通局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