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珠家庭主要事迹
www.fjsen.com 2015-02-05 10:54:35   来源:福建妇联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1975年出生她满脸笑容,浑身上下充满着正能量。她是敬业楷模。无论哪个岗位,她都投入百分百的激情和责任心,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她是“基层最美志愿者”,把业余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帮助、感染别人,却从不求回报。她是“爱心妈妈”,“公益女汉子”,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团结一批志愿者,为贫困等原因面临失学的孩子们奔走牵线,为他们找回飞翔的翅膀。她常说对家人照顾太少,亏欠太多,但是慢慢的,她又带动了家人和身边的爱心人士一起投入到帮助别人的志愿工作中去。

爱岗敬业,她全力以赴。在城郊乡,她是多面手,组织干事,广电站站长,妇联主席,行政出纳……她统筹兼顾,向效率要时间,风风火火,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领导说,工作交给张银珠,放一百个心,她负责的工作在全县评比中每年都名列前茅。

为了孩子,她风雨兼程.河龙一位女孩子初中毕业后想要放弃学业。张银珠赶到河龙做思想工作;得知孩子家庭困难,张银珠联系身边的好人和福州的义工,解决了学费和部分生活费;开学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张银珠又到卫校帮忙报名,预留注册名额;开学前一天,她开着车夜驰山路30多公里,劝了2个多小时,让孩子重返校园。

宁化七中一名学生的父亲突然发重病,急需用钱。张银珠自己捐款之外,热心奔走,发动社会和单位捐助。那段时间,只要一接到捐款电话,或者QQ收到信息,无论多少钱,她冒着风雨就出发。她说:“一份爱心,一份信任,一份希望,怠慢不得。”

一次走访,她了解到很多农村孩子从未去过城区,非常想到福州等城市看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银珠几次和福州厦门的爱心义工联系,促成“客家学子省城行”的活动,在暑假和国庆节组织贫困学子免费游省城。

张银珠在与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贫困的孩子往往有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温暖和呵护。因此,她把谈心解心结、走访交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让孩子们感觉到,在家庭之外,还有一颗“大树”为之遮阳挡雨。

在邱思斌家,志愿者张银珠、林以芬、张少华向邱思斌父亲(中)了解家庭情况

以帮人助学为乐的张银珠也深感压力,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不过,她的爱心、热情、无私、公正的品质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慢慢的,她身边有了一群跟她一起做公益的朋友。而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她的人,也纷纷支持她。有一天,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是张银珠吗?我捐1000元钱,请你帮我转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这样的电话,经常有。

至今,她已无法确切统计究竟走访过多少人次贫困学生,挂过多少通电话。但有100多名孩子的心里兜着一句话:有困难,找银珠阿姨。这是一份金子般的信任,只给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公益助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会尽我的力量,帮助更多孩子,让他们飞得更高。”

志愿服务,她随叫随到.张银珠是宁化县第一个注册志愿者,现在,每天她都要抽出半个小时以上时间做志愿服务工作。走访贫困学生家庭,QQ沟通,电话联系爱心人士,做好账目登记……几年下来已达3000多小时。在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她登记服务时间一年达400多个小时,是全县志愿服务时间最多的志愿者。哪里有志愿服务,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说:志愿服务是我的一种习惯,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成为志愿者以来,每次献血活动都参加,累计献血7次。积极参与宣传,动员身边的人参加献血拯救生命。募捐活动中,她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听说谁愿意捐款,她总是在第一时间联系对接。她说: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现代的志愿者更要有这种博爱之心和“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处”的奉献精神,我会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到底。

她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2014年当选宁化最美志愿者;2003年到2013年9年单位年度考核优秀; 并被市县乡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妇女工作者”、“首届宁化县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红十字会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学雷锋优秀志愿者”、“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等身不是目的,通过自己的付出,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才是她心里的事业。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