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秀华,女,1959年7月出生,原就职于福建省新华发行集团莆田分公司,现已退休,她是一个地地道道、勤劳朴素、热情大方、知书达理的莆田妇女。她为人本分、诚恳,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品质和美德,在母亲眼里,她孝敬、勤快,是一个乖乖女;在丈夫眼里,她善解人意,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在女儿眼里,她勤劳,疼爱女儿,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在同事眼里,她工作认真、积极,为人处世大方、乐观,是一个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职工;在邻居眼里,她和蔼可亲,团结友善,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一、荣耀后,她不辞辛苦,做好家庭主妇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话一点不假。陈秀华的丈夫黄玉石,大家可能也不陌生,他是一名专业作家,曾担任莆田市文学院院长,有著作《郑樵传》、《朱熹传》、《林默娘》、《钱四娘》、《话说儒家》、《国学五千年》等。作为一个专业作家,黄玉石白天在单位上班,下班回家后还要把自己关在书房进行创作,家里一些事情基本上就落在了陈秀华身上。在创作中,丈夫渴了就送上一杯茶,丈夫饿了就送上一碗饭,丈夫需要什么她就提供什么,全力做好丈夫的后勤服务工作。别人在空闲时间可以出去打打牌、跳跳舞,而陈秀华上班完了就赶紧赶回家做饭、洗衣,料理家务,默无怨言。可以说,黄玉石的一部部力作出世,除了他本人不懈的努力外,妻子陈秀华可谓功不可没。除此之外,她还要分出时间关心成年的女儿,经常看望、陪伴年迈的母亲,充当好家庭中的全角色。 二、病床前,她不离不弃,尽好妻子本分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陈秀华同志的丈夫黄玉石,在2007年意外摔倒致脑出血,后实施开颅手术,至今未痊愈。从此,原本幸福的家庭,顿时少了顶梁柱,家庭的担子就全压在了陈秀华肩上,陈秀华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女人变成了家庭的“男主人”。黄玉石在2007年实施开颅手术后,躺在病床上一直未苏醒,作为妻子的陈秀华非常痛心,每天晗泪守护在病床前,对丈夫拉家常,给他读报纸,拉拉胳膊搓搓腿,精心照护,不离不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5天的沉睡,黄玉石终于苏醒了。而在这45天,陈秀华却减轻了25斤,满脸憔悴,头发又增白了不少,很久不见的同事都差点认不出她了。突发的事件虽然击垮了陈秀华的身体,但是坚强的意志仍旧支撑着她,她没有倒下,全身心投入到陪护中去。时至今日,其丈夫生活仍不能自理,她依然用尽全部的精力陪伴着,饮食起居,事无巨细,把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正是她的坚持和不放弃,这个家才没有随着丈夫的病倒而垮塌,她的辛勤付出,让家人看到了希望。 三、生活中,她不怕麻烦,当好邻里“调解员” 陈秀华不仅在单位与同事和谐共处,融洽共事,在生活中,邻里关系也极为和谐。陈秀华丈夫黄玉石,病前那是又说又笑,哪里有他,哪里就有笑声,陈秀华也在丈夫的感染下,也成了一个活泼、开朗、乐观、热情的妇女,在邻里的眼里,她每天都有一张灿烂的笑脸。因为他们热情,与邻里关系都比较好,所以,大家有事情都喜欢找陈秀华夫妻帮忙,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十几年来,在陈秀华夫妻的努力下,周边所住居民楼邻里关系都比较融洽,没有对门不相问的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