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张向芹:攻克盐碱地绿化难题
www.fjsen.com 2013-07-10 11:09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追梦人语

“攻克盐碱地绿化的世界难题,把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绿树成荫的宝地,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张向芹

7月8日中午,37℃的高温炙烤着山东省潍坊市滨海新区广袤的盐碱地,记者走在盐碱地上,不出五分钟已是大汗淋漓。

这本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只有黄栖菜这种极度耐盐碱的植物,才可以在这里生长。但是如今这里,已是杨树成林,一眼望去,满目的绿意,生机盎然。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位叫张向芹的女性。

2009年,原本做房地产开发的张向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台湾农业博士林克谟,听他介绍了在台湾进行盐碱地种植杨树的成功实践。张向芹敏锐地认识到,山东省海岸线长,盐碱地面积广,在国家“蓝黄”两区发展战略中,环境治理与沿海生态建设任重道远,而盐碱地绿化一直是世界难题,如果能把这一难题攻克,对社会的贡献远比做房地产要大得多。

说干就干,瞄准盐碱地绿化这个战略机遇和商机,张向芹知难而进,拜访专家论证,寻找科技支撑,洽谈合作项目,争取政府支持,与林克谟博士合作,利用他的专利,在潍坊滨海新区、寿光、昌邑等地开始育苗、栽种。

“原来在盐碱地上种树,必须先挖深坑,然后在坑底铺上保护膜,再垫上碎石,再全部换成适合树木生长的新土,才能种进树苗。这样种植一棵树,成本要在两三千元。而树木长到五六年,根须如果刺破保护膜触到盐碱地,就会慢慢枯死。”谈起以前盐碱地绿化的困难,张向芹感触良多。

盐碱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吓退张向芹。“盐碱地里连能喝的水都没有,更别提浇灌幼苗的水了。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只能先打井,有时候要打几百米深,才能找到井水”。头顶烈日,脚踩荒土,修路、打井、排沟、建棚、育种……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栽植及驯化,一种引进欧洲黑杨亲本与大陆杨树进行杂交而培育出的新的耐盐碱杨树品种——鲁台盐杨终于在张向芹的手中试种成功。

“三年生的鲁台盐杨平均树高可达10米以上,而且抗盐碱特性非常突出,四个月大的盐杨,海水倒灌浸泡两周后,依然可以正常生长。” 张向芹自豪地说,鲁台盐杨还具有极大推广价值,“挖个坑就能种,就像在普通地方种树一样,绿化成本大大降低。”

“鲁台盐杨经过四五年的大面积种植,还可以逐渐消减土地的盐碱性,达到改良土地的目的,经过改良的土地就可以种植棉花、小麦等农作物。”潍坊职业学院园艺系教授胡天升告诉记者。

目前,张向芹在潍坊市的昌邑、寿光、滨海新区和滨州市建成多个鲁台盐杨种植示范林和育苗大棚近3000亩。张向芹说:“我们还积极组织周边的百姓参与进来,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邀请省林业厅和省林科院对鲁台盐杨进行专业的品种鉴定,以大规模推广种植,让荒芜的盐碱地在我的努力下都变成绿树成荫的宝地,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报记者 姚建)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