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陈文红:乐做爱心妈妈,播撒奉献之花
www.fjsen.com 2011-08-11 10:23   来源:中国妇女网    我来说两句

在美丽宜居的扬州西郊胡庄村,有一位老共产党员----陈文红,57岁,曾经是胡庄村的老妇女主任、老村长。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因此,她对农村、对农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在职时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满腔的热忱关心、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积极为广大村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退休后,仍为社会发光发热。2007年,街道妇联向全社会发出“情系留守儿童,乐做爱心妈妈”的倡议书,陈文红也积极加入到了“爱心妈妈”行列中来,抒写着一部部动人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她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文明户”、“五好和谐家庭”等多种荣誉称号。

本村冯庄组的一个女孩叫刘志燕,是陈文红结对的其中一位留守儿童,今年20岁了,是个性情开朗,活泼大方的女孩,很难想象她曾经是个非常沉默的孩子。是什么让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从她一口一个“陈妈妈”的话语里寻找到了答案。志燕年幼时,父亲在外打工意外瘫痪,母亲改嫁外地,从小跟随奶奶长大,性格孤僻,怕见生人。陈文红回忆道:刚接触志燕时,她害羞地躲在门后不肯出来,更别提与她交流。看着孩子单薄而孤独的身影,陈文红决定,既然认了这个女儿,就要尽一个母亲的义务,给她一种家的归属感,让她走进家庭,体验家的温暖,以弥补缺失的亲情。家庭的变故让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她一时不知如何接受这个“妈妈”,处处显得拘谨。为了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陈文红经常与孩子交流,与志燕的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及学习情况。志燕习惯于沉默不语,同学们三五成群地玩耍时,她总是在旁边默默地看,就是不能融入其中。针对志燕的这种现状,陈文红耐心教育她要多与同龄人相处,多与老师交流。为了让志燕建立自信心,融入群体生活,陈文红特地来到志燕的学校,像亲生妈妈一样陪志燕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聊天,在小伙伴羡慕的目光中,小志燕是那么幸福。老师和邻居都说,小志燕像变了一个人,活泼开朗了。小伙伴游戏的队伍中有了她的身影,在家里还会开心地唱唱歌。看到志燕的变化,年迈的奶奶也非常欣慰。多年来,陈文红只要一有空闲,总不忘去看看志燕,谈心、聊天从不间断,并给她送去学习、生活等用品。如今,刘志燕已考上师范大学,提到陈文红这位“爱心妈妈”,志燕十分感慨:“陈妈妈虽然不是我的亲妈妈,但她比亲妈妈还要亲,是她给了我母亲般的关怀,是她让我不再记恨生母,是她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为母亲,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她最大的愿望,也是最大的欣慰。当一个人需要关怀,需要帮助的时候,陈文红义无反顾地奉献着自己那份微薄的力量,力量虽小,情义却无价。

“孤儿”---王静,母亲在她三岁时因病去世,父亲因受不了丧妻之痛的打击,多年卧病在床,在王静十岁的时候也撒手离去。小王静就只能在爷爷奶奶的身边像小草一样无奈而坚强地活着。看着这个本该一脸天真而现在却是一脸沉重的孩子,看着这个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而现在却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的孩子,陈文红哭了,心被紧紧地揪着。这是2008年10月17日陈文红在《爱心妈妈笔记》上留下的一段话:“小王静十二岁了,在自己的记忆里还不知道穿新衣裳的滋味,她的衣裳多数是邻居看他们可怜送来的旧衣服。破烂得不能关闭的木门,寒风随时可进的窗子,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无言地宣告着主人的贫穷...”为了使小王静能安心学习,陈文红为其家庭联系民政科办理了低保,并发动其他爱心人士进行社会捐助,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陈文红每学期开学初都会为孩子送去学习必需品,资助慰问金,让孩子安心上学,不必担心学费问题。平时一直保持联系,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节日来临之际,还给她家送去色拉油、大米等生活物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难的家境使小王静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每天做完作业后,小王静都会帮爷爷奶奶做些家务,扫地,洗衣,喂猪,家务事做得有板有眼。一天,陈文红来到小王静的家,看着辛苦的小王静,心疼了地拉着小王静的手说:“孩子,家里有什么困难跟‘陈妈妈’说,多花点儿时间在学习上,长大后妈妈的班还等着你来接呢!”孩子用力地点着头说:“您放心,我每天总是先做完作业再帮爷爷奶奶干活的。我会好好学习的,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有爱心的人;我还会好好地回报社会,资助更多的像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一席话,说得陈文红热泪盈眶,多懂事的孩子。社会需要爱,留守儿童需要关心,今天“妈妈”呵护小树苗的成长,明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人间将不会有风沙的肆虐。陈文红一直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生出援助之手,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 爱心,充满力量。这力量,它能让我们精神抖擞;这力量,从你我的眼里轻轻释放;这力量,能使人感到这个社会的温情;这力量,能使周围的人受到教育和影响。

外地来扬打工的汪辉,家境贫寒,大儿子先天小儿麻痹症,每天只能坐轮椅,品学兼优的小儿子考上了邗江中学,全家人既欢喜又忧愁,尽管夫妇俩省吃俭用,也难以负担孩子上学的各项费用。陈文红对他家的情况非常同情,心想,救助只能解决一时,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将自己家的老房子腾出来免费给汪辉一家居住,为他们省下房租钱,并将夫妻二人分别介绍到汊河金锻厂和忆和帽厂去工作。同时陈文红多次找到学校校长,向教育部相关部门申请减免部分学杂费。现在一家人收入稳定,生活有滋有味,大儿子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汪辉常常念叨:“是陈主任给了我们热情帮扶,才使我们家稳定下来。我们的户籍虽然不在扬州,但遇到了这么好的村干部,让我们感到不是这里的村民胜似村民。“可陈文红却说:“你们从外地来我们这打工实属不容易,我作为当地群众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你们,让你们出门在外也能感觉自己像在家一样。”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帮助他们一家享受“新市民”的待遇,让他们与本地人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

无论谁,只要有困难,她都毫不吝啬,尽其所能。孩子们生病了,她是家长;乱花钱了,她又成了账房先生;想家了,带到家里做上好吃的;想父母了,她用自己的手机为他们免费开通亲情热线;学习掉队了,她又开展“一帮一”活动;夏天,为他们泡上一壶清凉的菊花茶;冬天,为他们煮上一壶暖暖的大枣茶;哭了,她轻轻地替他们擦掉眼泪;笑了,她和他们一起开怀。陈文红在她的人生道路上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和关心更多的困难儿童、留守儿童,把“爱心妈妈”的荣誉发扬光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