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热词> 幸福感 > 正文
珍惜无法回顾的幸福感
www.fjsen.com 2010-12-30 21:32  余日 来源:海峡瞭望    我来说两句

“其实,伊丽莎白只要走到街对面,就可以跟抛弃她的情人说再见。但她却转过身,决定从最遥远的地方回来告别。她吃完最后一块蓝莓派,开始一路向西的旅程……”这是王家卫的电影《蓝莓之夜》中的情景,一个有关爱和距离的故事,引起我的联想:当伊丽莎白后来,漫长的时间过后,想起这段日子,会不会心生叹息的怜爱,因为那才是她有过的最好的时光,所有的滋味尽在其中,再也没有可与之比拟的岁月,那哀伤沉寂后的幸福如鸟儿啁啾,才明白这有多么值得去珍惜。

当我们在谈论这一生是否有过最好的时光,一般都会听到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哪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还有一种意见显得豁达,对人生保持着适当的喜感,津津乐道于生命的旅程中时而出现的际遇,或长或短,只要是让自己感受深刻的,一律惜爱并体悟着它们的微妙的地方,倒使人想到宋人杨万里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颇能形容这种透彻而达观的处世态度。

父辈们说起自己的过往,感慨良多,嗟叹有余,他们随新中国一起成长,国有难国有福,逐个烙印在他们的记忆里,国家命运等同于个人命运,一旦“天地不仁”,个人的渺小更是换来记忆的灰暗。但即便实情如此,当他们走过“火红的五十年代,走过了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和动荡的文化大革命”,在疲累的身心终于得到休息时,也可能会在一种不可思议的怀旧的情绪中,悠悠地说道:“我有过好时光的,那一年……”我的长辈就说过“那一年”或“那几年”,如何因长了工资,被定为某几级的职称,有了余钱故而添置了几件家具,先是一套竹沙发,后又有了收音机。那几年风平浪静,邪火尚未近身,人们热情洋溢,盼着共产主义社会早日到来。等等。

看过连续剧《大工匠》吗?从五十年代讲到现在的中国人的故事,感人之处时有。当我们在历史的艺术地呈现中重新认识自己,多少也能感受到那些遭遇弥足珍贵,因为对于几代人而言,他们的好日子就在里面找,否则的话就太冤枉了。

我们的情况总是特殊,我们在内心比较容易认同最好的时光是被追忆时,那被轻易滑溜过的时光,“慢慢地浪费掉的某一段”。其实说不准这最符合人的生存状态,无灾无难,没惊没喜,平淡中稍有激动的涟渏,庸常里也见飘过狂野的风雨,但就短暂经过,又复归平静。虽没有“捉麈谈禅知独往,买鱼沽酒待重来。沧江日落山更好,且放轻舟缓缓回”的境界,但又何妨,能享受到“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淡泊,也是一种境界和情怀。人说“可能性永远高于现实性”,现实中的平凡无着,而在精神上,认定并认知到那是值得回味的幸福时光,也就很好。最怕的是对什么都没了感念。

到了我这一辈,也做父亲了,看下一代,看自己,发现日子是过得复杂了。国家不再啥都管,个人有了些“脱序表演”的空间和机会,丰富性和多样性之倡议时有所闻,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余兴想到《蓝莓之夜》中伊丽莎白当下的抉择,看似有几多的坚忍和惆怅,却或许是她日后思想起的一个无法回顾的幸福感。当命运给出一张预言意味满满的牌,呈示你某一段的人生非比寻常,有他人之所无,只能听你娓娓道来,而你夫复何求?

我还记得前些年一位朋友在晋安区买了新房装修好后,请我们去玩,当时觉得他的所谓的“日本室”“西洋室”装修好土,但他兴奋得很,因为这是他十几年打拼的成果。居室不大,食洋不化,但人家一路下来多少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前些时候又巧遇此君,言谈中方知这些年生意又做大了,早换了豪宅来住。当时看他说的那么平淡无趣,心中闪过一念:对往上升的人,过去和现在,哪个才是他珍惜的呢?也就是说,他的幸福感定在何时?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